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8 页 共 NUMPAGES 8 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后人增加了偏旁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纹理”之义。殷商后期,已开始用文武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周朝则以文为王者之庙号,如周文王。《周书谥法篇》更说“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慈慧爱民曰文”……由此可知从殷商后期到周朝 A.始终强调“文”字的基本含义 B.“文”字突出神权与正权的结合 C.强调并扩大了“文”字的意义 D.赋于了“文”字为庙号的专用性 【答案解析】C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后人增加了偏旁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殷商后期,已开始用文武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周朝则以文为王者之庙号,如周文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从殷商后期到周朝扩大了“文”字的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字含义的变化,故始终强调“文”字的基本含义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通过材料中“殷商后期,已开始用文武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可知,“文”字突出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字含义的扩大,并没有说赋于了“文”字为庙号的专用性,故排除D项。故选C。 第 2 题:汉代流行的“深衣”将人的身体掩盖得严严实实(左图)。东晋南朝,江南上层社会流行男装宽袍大袖,女装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叠(右图)。促成这种服饰式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耕经济的发展 B.审美水平的提升 C.政局的相对安定 D.社会思想的变动 【答案解析】D 【分析】 【详解】汉代注重遮掩身体“深衣”被魏晋时期流行的宽袍、大袖、长裙、博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思想变动导致的审美观变迁,D项正确;魏晋时期上层服饰变化与农耕经济发展无关,A项错误;社会上层流行服饰的变化,不能说明魏晋的审美水平较汉代水平有所提高,B项错误;魏晋时期社会分裂动荡,C项错误。 第 3 题:如表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 宋(960—1279年间) 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 26,000万贯 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 技术劳动力(月工资) 约4500钱加9斗米 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 约3000钱加15斗米 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 金、银、钱 米、谷、银、布 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 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 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答案解析】C 【分析】 【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与宋代相比,明代在钱币铸造量、劳动力价格上都有明显下降,而且多有实物发挥货币作用,说明明代前中期江南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故选C;货币铸造量下降并不能说明钱币贬值,排除A;劳动力价格下降也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困苦,排除B;表格内容无法说明明代有大量白银流入,排除D。故选C。 第 4 题:明代徽州经济交往频繁,民事诉讼案件随之增多,在内容上涉及田宅、婚姻、继承和债务等各个方面,当事人包括官僚、乡绅、地主、农民、商人、佃仆及地痞无赖等各个等级和阶层,民俗健讼。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B.商业发展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C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道德 D.商帮出现冲击了政府管理秩序 【答案解析】A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经济交往频繁,民事诉讼案件随之增多”“商人、佃仆及地痞无赖等各个等级和阶层,民俗健讼”等信息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民事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人们通过法律方式维护权利,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民事诉讼案件的增多,没有体现社会流动性,B项错误;市民阶层在宋朝时期发展壮大,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瓦解作用,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商帮信息,无法得出商帮出现的影响,D项错误。 第 5 题: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