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设计任务书
1.1. 参赛要求
(1) 各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模型并完成加载试验,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
队。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
(2) 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正式作品。
(3) 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
理。
1.2. 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要求
(1) 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对方案的结构选型进行说
明;计算书应包括计算模型、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
(2) 文本封面(详见附件)要求注明作品名称、参赛班级、指导老师、参赛学生姓
名、学号;正文按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除封面外,其余页面均不得
出现任何有关参赛班级和个人的信息,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3) 参赛队必须提交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文本和电子文本一份,并标明参赛班级和
作品名称;同时用 A4 纸打印一式两份,在规定时间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自动
放弃处理。
1.3. 设计制作要求
(1) 在结构设计大赛组委会的安排下进行,组委会提供统一的制作材料,并在规定
时间和地点由参赛学生独立制作模型。
(2) 模型制作材料为小木条、白乳胶、钉子等。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
何材料,否则,一经查实,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3) 模型为桁架结构,净跨为 1m,高度不超过 250 mm,宽度为 200mm(一般为2 榀
相同的平面桁架横向连接而成) ,平面桁架可选择三角形、 梯形或平行弦等形式。
(4) 为保证加载方式与理论分析一致,试验采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两加载点间距
为 300mm—400mm),故模型应配备相应的加载板,以便能按设计方式加载,并能在
其上放置尺寸约为 150mm×150mm的加载物。
第 1 页
(5) 模型制作完成后,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称重备案。
1.4. 加载步骤及要求
(1) 各参赛队按抽签顺序进行加载。参赛队员根据事先抽签的结果安放模型,将模
型放置在大赛提供的试验台座上。
(2) 竖向静载试验。参赛队员自行在模型顶部放置的加载板上施加标有不同重量的
加载物,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每一级荷载的恒载时间不得小于 5 秒,直至模型破
坏,并取破坏前一级荷载值为该模型的极限承载能力。
1.5. 评审规则及分值
根据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和加载试验三个方面进行评审,总分为 100
分。
(1) 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 20 分)
按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评分。
(2) 模型制作( 20 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评分。
以上 2 项均在加载前评毕。模型尺寸及材料不符合竞赛要求的,或参赛过程中有
其他违规现象的将不进入加载试验阶段。
(3) 加载试验( 60 分)
其中预估破坏杆件位置和极限荷载占 10 分,荷重比占 50 分。
按荷重比 (F=Q/W )计算出各模型的相对分, 其中 Q 代表模型所承受的 最大竖向
荷载( N ),W 代表模型自重( N );再将 F 值为最大(记 Fmax)的模型定为满分
50 分,其余模型的分数按(满分× F/Fmax)计算。
1.6. 备注
木材选用红樟松,材料强度设计值按以下数值选用:
2
顺纹抗拉强度 f t = 8 N/mm
2
顺纹抗压强度 f c = 10 N/mm
第 2 页
2
顺纹抗剪强度 f v = 1.4 N/mm
2. 结构计算书
2.1. 结构设计说明
此次“结构(桁架)模型设计”无工程背景,具体要求为:
1. 模型制作材料为木条( 5mm*5mm;5mm*10mm;5mm*20mm),钉子和乳胶。
2. 模型跨度 1000mm,桁架面宽 200mm,桁架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不得大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