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VIP

江西省高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高安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江西省高安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PAGE / NUMPAGES 江西省高安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学 2016-2017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 ( li àng) 黄晕 ( yùn) 梦寐以求 . . B、肥硕 ( shu ò) 枯涸 (gù) 出奇不意 . . C、蜷 曲( quán) 刹那( chà) 晶莹无瑕 . D、憔 悴( qi áo) 嫩芽( l èn) 不可抗拒 .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眼花瞭乱 花枝招展 心悦诚服 穿流不息 A、全村男女老少个个穿得花技招展 ,攒聚在河边兴致勃勃地看龙舟赛。 .... B、时至今日,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越是善于倾听的人,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 C、此事先生有何高见,望不吝赐教,我当洗耳恭听 。 .... D、我小心翼翼 地翻开那本尘封的相册,里面珍藏着我童年的记忆与欢乐。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开展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中秋文化。 B、近 200 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 50 年,部分地 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D、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为礼让斑马线点赞”大型公益活动中来。 4、在下面横线上填上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 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 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 烂盛开。 ①有的澎湃激昂 ②有的曲折婉转 ③有的含苞待放 ④有的争奇斗艳 A、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5、下列句式变换前后语意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A、原句:以江南自古“盛产”的各类文化名人为研究对象,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江南 文化及其精神。 改句:不以江南自古“盛产” 的各类文化名人为研究对象, 则不能认识和把握江南文 1 化及其精神。 B、原句:不可否认,我国第一艘航母将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改句:我国第一艘航母将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C、原句:闻名遐迩的江西彩灯以精巧和浑朴见长。 改句:精巧和浑朴是闻名遐迩的江西彩灯的突出特点。 D、原句: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标志性的重大事件。 改句: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第 6—7 题( 4 分)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① 杳杳 ②寒山道,落落 ③ 冷涧滨。 ④ 啾啾 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注】①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 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③落落:形容涧边寂寞冷落。④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天台山寒岩一带的自然风景,通篇以“寒”字贯穿,浸透了寒意。 B、诗的首联写“寒山” “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 觉寒气逼人。 C、诗的第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寒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D、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热情如火的心境。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二联以动衬静,即以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幽静冷寂。 B、“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 “落落”具有悠远的时间感; “淅淅”写风的动态感; “纷 纷”写雪的飞舞状。 C、诗的最后两句与唐代诗人太上隐者《答人》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异曲同 工之妙,流露出诗人淡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D、全诗运用以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 2 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8— 11 题( 12 分) 李白读书未成,弃去 。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 ,曰:“欲作针。”白笑其出 ① 。老妪曰: . . “功到自然耳。 ”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注释】注①: “出”通“拙” 8、下面的句子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白问 / 其故 B 、白问其 / 故 C. 、白 / 问其故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 去( ) 故( ) 遂(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 分) 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11、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