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docVIP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PAGE第 PAGE 5页 共 NUMPAGES 5页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芒市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人教版 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2课时) 备课组长:高鹏 主备人:陈艳艳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节 短文两篇 一、教学内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 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三、教学问题分析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一)课前回顾导入(1—2分钟) 1.课前回顾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3)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4)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5)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三)指导自学(10分钟) 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hóng) 夕日欲颓(túi) 沉鳞(lín) 竞跃(yuè) 欲界之仙都(yù)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设计意图:掌握字音,熟读课文。 自学指导2: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文言文翻译法:①加字,把单音节变双音节。 ②换字 ③结合句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④用自己的话,讲清文言意思。⑤揣摩句意,合理调整。 (

文档评论(0)

150****77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