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它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几乎一切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的学科有需要它作为工具来解读古书。为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各级各类教学大纲都规定受教育者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具有相应的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
虽然训诂学是一门理论比较高深而又专门化的学问,但是它又是以语言实践为依托的,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学问。它通过各种语言实践为我们正确理解语言、解释各种文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我们能够运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从而在教学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高中新教材中文言文入选的篇目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比旧版本更胜一筹。教材编写者在文言文方面下的功夫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就总体而言,课文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语文教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是出于校对或其他原因,语文文言文课本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还需要加以补正,使其尽善尽美。因此,作为读注者,特别是教师,对于注释不应该只是机械地接受,而应该对注释本身的是非优劣作出评判,发现错误的或不足的注释要予以更正或补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注释,进而理解原文。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训诂学知识。本文就训诂学对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意义试做分析。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表义单位,是构成语言、表达意义的基础,只有把词义弄清楚,才有可能理解古文的内容,而训诂学恰恰是围绕着解释词语这个最为核心的内容。戴震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戴震此言可见,词义是否明确对于读懂古书、理解文意是极其重要的。如《史记?鸿门宴》(苏教版必修三):“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其中“生”字,如果按照“生熟”的“生”来解释,似乎情理不合,这只能运用训诂学知识来解决了。《论语?乡党》曰:“君赐生,必畜之。”邢?m疏:“君赐生必畜之者,谓君赐以牲之未杀者,必畜养之,以待祭祀之用也。”邢?m以“牲”训“生”,可见“牲”、“生 两字是可以通用的,而“牲”字,《说文》:“牲,牛完全也》”因此,我们判定“生彘肩”就是一个没有加工过的完整的猪肘,因此下文接着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不然的话,何谈拔剑切而啖之,这样,我们就证明了“牲”、“生”两字是通假字,也可以理解原文的真正意思。所以,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训诂学:
1、可以帮助准确发现和纠正已有注释的谬误
高中语文苏教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课本注“通‘授’”。
常见选本也都作此解释。《说文》:“受,相付也。”而《集韵》引《说文》,下有“一曰:承也”四字。王筠据以增之,曰:“手部:‘承,受也。’”按《广雅?释诂三》:“受,得也。”与承义相近。《管子?海王》:“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房注:“受,取也。”皆与“相付”之解相反。王筠韪取得之义,而非“相付”之解,云:“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既然“受”通“授”,为什么下文“授之书而习其句逗者”之“授”却不作“受”?可见其中必有说法。据张文斌
《辨疑》说,“受业”当作“授业”,这个“受”既不是“授”的通假字,也不是“授”的古今字,而可能是后人传写或刊刻错误造成的。求学曰“受业”,教学曰“授业”,早在先秦两汉就已经泾渭分明。《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孟荀列传》“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皆为求学。此外,甲骨文只有“受”,没有“授”。“受”只表“接受”之意,后来字义演变,“受”有给予、接受双重含义。“给予”义是另造的,即“授”字。
再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高中语文第二册注释:“‘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适宜、得当。之,指上面说的道理。”如果把“得”解释为“适宜、得当”,那就是形容词,不应该带“之”为宾语。既然认为“之”是“指上面说的道理”,即“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欲急”等语,那“得”就应该解释为动词,否则不合语法。其实“得”就是得到的意思,可以翻译为“说中”“说出”等。
2、可以帮助准确解释文选中当注未注之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抱”字课本未注,但这里并非“抱着”的意思。《广韵》“皓韵”:“簿浩切,抱,持也。”《集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滑落浪漫的瞬间.docx
-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鄂教版(附答案).docx
- 学校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的实施方案.docx
- 可编程控制器试题.docx
- 新课标人教A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2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docx
- 网恋的经典语句.docx
- 2021预备第3讲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讲义).docx
- 建团90周年知识竞赛多选题.docx
- 饮料中总糖的测定.docx
- 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简报(第2期).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精选题).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必刷).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 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4年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往年题考.docx
- 2024年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4年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推荐.docx
- 2024年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word】.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