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攻击性:如何表达与升华攻击性?.docVIP

6.攻击性:如何表达与升华攻击性?.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了解更多低价好课加微信EMBA876 攻击性 ? 弗洛伊德用他无与伦比的大脑,思考人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满足力比多和攻击性的需要。力比多我们另外讲,这一节我们只讲攻击性。 ? 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从对婴儿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但也有人认为,攻击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个分歧不在这里讨论,大家可以去阅读相关资料。 ? 一个人一生攻击性的演变,主要有两个方向。 ? 一是象征化。从直接的躯体暴力,到在法律范围内,用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方式释放攻击,比如取得比别人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多知识、获得更多荣誉,等等。攻击性象征化不足的人,可能受到法律的惩罚。 ? 二是攻击性向外。与此相对的是向内。向内的攻击包括内疚、自责自罪等,这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 对孩子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有些孩子无法通过取得好成绩来表达攻击性。这是因为,学习变成了父母对他们实施攻击的主战场。如果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最好的办法是父母跟孩子的学习保持一点距离。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母亲高考数学120分,虽然她一直在辅导儿子的数学,但她儿子到高中毕业数学成绩都是班上最差的之一。后来他儿子去美国读大学,数学成绩每个学期上一个台阶,最后以A+的成绩毕业。这位妈妈听到他儿子为什么大学以前数学不好的解释后,汗流浃背,内疚之余也获得了解开了一个谜的快乐。 ? 成年人通过工作释放攻击性。有些成年人潜意识层面,赋予成就以太大的攻击意义,所以被吓得不敢成功。或者说,他们好像受到了某种诅咒,这个诅咒暗示了某种成功后的惩罚,成功还意味着对施咒者的攻击。 ? 一 些父母经常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他们潜意识里也许有另外的愿望,所以才需要用强调这一点来掩盖。现在在武汉大火炉里,没有比来一杯冰水更快乐的事情 了吧。一个大四的女孩想喝冰水,她妈妈严厉地说:每次喝了冰水你都嗓子发炎,你怎么就是不记得?相信这一幕大家都不陌生。喝冰水跟嗓子发炎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真的是每次喝了冰水都嗓子发炎,那也可能是暗示出来的。暗示能够制造很多令人吃惊的结果。这位妈妈确定了一个因果关系,如果女儿不配合,就是攻击妈 妈,就会内疚----这是攻击转向自身,即自我攻击。还有,冰水跟快乐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快乐是一种分离性的状态,意思你快乐我就插不上手了,你不快乐我才有给你帮忙的机会,所以孩子的快乐,有可能是对妈妈的攻击。当然,不允许别人快乐,是借关心对方的名义实施攻击。 ? 攻击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表达亲密。这可以说成:喜欢谁,就在谁身上用力,包括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用力。所以我们想攻击某个人的时候需要想一想:我真的那么喜欢这个人吗? ? 攻击性向内还可以渗透到躯体层面,比如癔症性瘫痪、偏头痛或其他心因性疼痛等。一 个临床上的例子。一位中年女性,长期背部疼痛,各种检查都没发现器质性变化。后来去看心理医生。在自由联想的状态下,她说从小开始,每当她在外面遇到什么 麻烦,不仅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反而会遭到他们的各种指责和惩罚,对她来说,外面的事儿都不是事儿,“背后”的事儿才是事儿,才是创伤。当对父母的愤怒得以 在咨询室充分表达、并得到心理医生共情之后,疼痛几近消失。我们看到了背痛的象征性意义:“有人从背后攻击我”。 ? 攻击性无法正常表达,还跟自恋有关。在 潜意识层面,当一个人夸大地认为,自己一出手就足以毁灭世界的时候,他就必须压抑自己的攻击性。那些能够在法律和基本道德框架下挥洒自如地表达自己攻击性 的人,潜意识里就没有这样的自恋。所谓潇洒,其实就是没被自大吓着。在网络环境中,因为多数情形下无需对攻击后果负责,还可以匿名,所以现实中压抑了攻击 性的人,有可能爆发出看起来会毁灭他人的“凶残”。 ? 自卑是自我攻击的常见现象。超越自卑的本质,就是扭转攻击的方向。如何把攻击性向外呢?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是融入跟他人的关系、投身一项事业,这样攻击性就有了一些外界的投注点。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玩得过自己。 ? 我 个人反对“网络成瘾综合征”这个诊断,尤其反对对青少年作此诊断,因为这是对青少年的攻击,也是典型的现象学诊断,而不是科学的病因学诊断。青少年之所以 沉溺网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攻击性,所以避难到了网络之中。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综合征这个名称,没有包含关系,是一个孤立的判断。 精神科90%的诊断,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是这类诊断,它们有分类学上的意义,但大家都不必太当回事儿。 ? 文化是具有某种人格化特征的存在。它 对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攻击。我们的文化具有的特征是,预设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的权利,如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权利。这种预设显然是跟现代社 会的法制与自由精神相违背的。有人在古老文化中去寻找的,不是知识,也不是美学意义上的东西,而是某种意义上

文档评论(0)

181****4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个帅气的男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