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一、社会态度概念 二、社会态度组成 三、社会态度功效;(一)态度概念提出 1862年, 斯宾塞.贝因提出: 态度是一个先有之见, 是把判定和思索导引到一定方向先有观念或先有倾向。 ;(二)态度定义 F.H.Allport1924年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 态度是在神经肌肉系统中部署好对于反应准备。 G.W.Allport1935年在《社会心理学手册》中提出: 态度是这么一个心理神经准备状态, 它由经验给予体制化, 并对个人心理全部反应过程起指示性或动力性影响作用。 ;(二)态度定义 定义: 态度是大家对社会存在所持有一个含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内在心理状态。 ;(三)特点 1、统合性: 对其她心理过程统合 2、媒介性: 使行为与心理吻合 3、压迫性: 指向并倾注于某个对象 4、一元性: 从正到负连续状态;(四)社会本质和分类 1、社会本质: 对象 专题 2、分类: 普遍 个人 特殊 团体;(五)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 1、个体态度 2、群体态度: 群体中多数组员或全体组员对某一事件共有态度。 3、二者关系: (1)前者是后者基础, 后者是由前者中 共有部分组成 (2)后者含有一致性, 含有心理压力; 前者 含有个体差异性; C. I. Hovland M. J. Rosenberg:态度三要素说 可测独立变量 媒介变量 感情: 交感神经系统反应 刺激(态度对象) 态度 认知: 知觉反应 个人、事件、组织 行为: 外显行为 社会问题、社会群体 1、认知和感情是反应中情境要求关键原因 2、动机是态度内部力量 ;(一)功效主义见解: 在多个态度中, 大家选择是符合特殊心理需要态度。 丹尼尔.卡兹( D. Katz , 美)提出有四种功效: 调适作用 自我防卫作用 价值表现作用 知识作用;(二)对社会生活统合、离合和调和作用 (三)工作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一、影响原因 二、具体研究 三、态度转变理论 四、态度转变方法;(一)同伴 试验: 德福勒和韦斯提(1958)年一项研究让被试说明她们是否愿意摆好姿势与一个不一样种族人照一张友谊像, 并有权决定照片使用场所。71%人说自己从一个或很多参考群体方面关心自己形象。;(二)家庭 (三)团体 (四)社会环境 (五)个体学习: 联想、强化、观察 ;(一)1924年Allport 在《社会心理学》中描述相关暗示与模仿在态度形成中研究 形成方法: 经验积累 分化 特殊反应倾向凝固 模仿或学习;(二)凯尔曼(Kelman):服从、同化、内化 精神内容: 信念 价值观 态度 行为 ? 强化过程: 内化 同化 认同 顺从 服从 ;(一)学习理论: 态度转变是一个学习过程 1、学习基础过程实质上是在强化原理支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联结过程。 2、改变她人态度前要了解刺激和强化作用特征以及个体本身情况。 ;(二)强化理论: 态度形成与转变是按条件反射模式进行。;(三)认知平衡理论 1、海德一致性理论: Heider(1958)提出P-O-X 模型, 指出大家认知系统中多个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有趋向一致压力。 P为认知者, O为认知另一人, P与O建立了一定感情, X是第三者人或物;O;(三)认知平衡理论 2、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Festinger(1959)认为人认知原因有些是独立, 有些是相互关联, 当两个相互关联认知不一致时, 就会感到冲突, 促进其改变或放弃认知之一, 迁就另一认知(此认知泛指全部包含认知成份一切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等);(四)信息理论 Hovland(1953)认为在信息传输过程中, 影响态度改变关键原因有: 发信者提供信息可信度、信息内容结构、收信者特点、收信者参与传输活动等。 1、信息对态度改变影响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