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pdf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 导论 (一)美学的历史 1、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 中国传统美学思维与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 先秦就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 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 静气象); 魏晋南北朝就是第二个(刘勰《文心雕龙》意象 神思 风骨 隐秀 体性 知音,谢赫《画品》 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 隋唐五代宋元(禅宗); 晚清就是第三个(王夫之 意象) (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 王国维 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 蔡元培 以美育代替宗教,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 (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 朱光潜 宗白华 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 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 都就是美的本质) 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 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 “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 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 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 (1)两个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与先验 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 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 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 她理论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 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就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 或就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 二 审美的本质 (一)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西方: 两个根本—唯物客观(亚里士多德 达芬奇)与唯心主观(休谟 康德) 三个基本点—理念论(形而上学依据)、形式论(客观事物)、快感论(主体心理) 中西美学研究从美的本质研究大审美活动的研究,美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感不就是主 客二分关系中的认识,而就是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体验。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二)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 1、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个观点: (1)劳动改造世界就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 (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就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马克思区分 了“现实的使自己二重化”与“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两种不同的直观自身的方式,而且 她更强调前者。这就提供了艺术哲学传统视野之外的现实审美观念。 泛义的劳动(生产)就是内在尺度(需求目的)与外在尺度(对象环境规律)寻求统一达成实现的 活动。 区分两种劳动(生产): 1、动物式的生产:不仅就是本能无自觉意识的,而且只就是觅食藏身需求与特定环境规律单一 统一方式(或奔跑或飞翔或打洞或造巢)的活动 2、人类的劳动由于超越了动物式生存需求与单一特定方式而呈现为自由的活动。 种的尺度指的就是对象的外部的感性特征与主体的外在的狭隘的肉体生活的需要。 内在尺度则上升为对对象的内部规律的把握与主体本质力量的发挥以及人内在精神需求的 满足。 美的规律: 1、美的创造必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美的创造基于两个尺度的成功运用:对种的尺度 的成功运用,表现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内在尺度的成功运用,表现人改变自然使之适合 自己需要的创造第二自然的能力。所以,美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 2、美的创造与欣赏就是一种超功利的活动,一般来说,美的创造

文档评论(0)

gebilaoq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