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决策分析课件(44).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生产决策分析第一节 企业生产一、企业生产类型 根据劳动作用的对象不同,生产可以分成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利用工具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 第二产业:利用工具作用于初级产品,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对物质资料需要的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满足人们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各种劳务部门。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 建筑业、电力、煤炭、水利)三次产业分类第一层次(运输、通讯、商业、饮食)第二层次(服务、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 社会福利)第四层次(公共事业、行政、国防)二、企业生产要素1.生产投入及其类型 (1)原始投入和中间投入。 (2)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2.生产要素 (1)自然资源。(2)资本投资。(3)劳动。生产过程自然资源资本投资 总产出 劳 动 三、企业生产函数1. 生产函数。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所能生产的最大生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Q=f(L,K,……,T)2 . 生产中的优化问题。(1)在总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总产出 的最大化。 此最优决策问题可以表示为: Max Q = f(L,K) s.t. rK + wL = C0(2)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成本的最 小化。此最优决策问题可以表示为: Min C = rK + wL s.t. f(L,K)= Q0第二节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实物产量 1、总产量。 TP = Q = f(L,K) 2、平均产量。APL=TP/L,APK=TP/K 3、边际产量。 MPL = dTP / dL, MPK = dTP / dK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的关系。 印刷车间每天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工人人数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31730#44302212840-40133060104134156168176180#180176013152026#26.8262422201816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曲线斜率总产量曲线工人人数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0L1L2L3工人人数二、边际实物报酬递减规律1.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规律。2. 成立的前提。(1)技术水平保持不变;(2)其它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3)对大多数产品成立。棉花灌溉实验 1960年,在以色列进行过一次棉花灌溉实验。4月3日种下某品种棉,立即对所有小块土地施以50mm灌溉,之后不再浇水。到7月4日,在分别对每块土地施以不同水量的灌溉。结果如下: 从棉子和皮棉的收成看,总产量曲线非常相似。由于立即施以50mm水后缺少数据,给总产量线的早期情况留下了疑问。但比较明显的是,对于两种产出,灌溉量从150—200mm时,存在着总报酬递减,即边际收益为负(此间庄稼确实由于水量增加而长高了,但收成减少了。)三、生产三阶段 根据图中所反映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将生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劳动投入从0变到L2 。 第二阶段:劳动投入从L2变到 L3 。第三阶段:劳动投入大于L3。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投入量的确定1.两个概念:(1)边际产量收入:指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给企业带来的总收入增量。 MRPL = dTR / dL = MR ? MPL(2)边际要素成本:指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给企业带来的总成本增量。 MFCL = dTC / dL2.最优投入量条件: MRPL = MFCL例:假定上述印刷厂的印刷品的价格为0.30元,工人的日工资率为2.40元。(1)求工人作为唯一可变投入要素的雇佣量。(2)若伴随工人人数的变化,每单位印刷品的用料支出为 0.10元,又应雇佣多少工人?第三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假定: 两种可变投入:资本K和劳动L,产量为Q, 生产函数为:Q=f(K,L)一、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和性质 1、等产量线的含义。K6 5 4 3 2 110 24 31 36 40 3912 28 36 40 42 4012 28 36 40 40 36 10 23 33 36 36 28 7 18 28 30 30 28 2 8 12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