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PAGE PAGE 1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了很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个人都有记忆中的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快乐童年。 二、解读封面 1.看封面 (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 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 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 “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结合茅盾的评价,我们再来看看封面。(出示封面)展开想象,同学们再试着猜一猜书中讲了哪些故事。 三、阅读内容提要 1.阅读内容提要 《呼兰河传》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善良的老祖父和“我”自由自在的童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在后花园里拔草等栩栩如生的情节。有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老百姓吃瘟猪肉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胡同里卖麻花的、粉坊里挂粉条的人的生活情况;有小团圆媳妇在愚昧和迷信的当地人的折磨下的悲惨遭遇;有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有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等等。这些生动的情节和故事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时而引人发笑、时而令人神往、时而发人深思、时而触目惊心。 2. 听了这段文字介绍,你最想了解《呼兰河传》书中哪段故事呢? 四、读《呼兰河传》中的矛盾 1.呼兰河的人民多是良善而又愚昧的。   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实在他们也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们是按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2.《呼兰河传》中萧红童年是快乐而又孤独的。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忽然有老婆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3.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  ? 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读了茅盾先生的读书心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片段,了解萧红的童年故事。 五、片段激趣 1.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

文档评论(0)

avvavv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