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2).pptVIP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结合图片和教材P8前言,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有何特点? 1、内容: (1)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2、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1、美洲物种外传概况: 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吗?这些物种又是 怎样向外传播的? 概况: (1)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 (2)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玉米:16世纪作为观赏植物传入——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16世纪作为观赏植物传入——16世纪末作为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 (1)请结合教材P8第二段内容,绘制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传播的时空路线图。 2、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 材料 对于玉米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国内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不同观点: 1956年,罗尔纲在《玉蜀黍传入中国》中提出的观点是,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明隆庆(即1567年~1572年)前后,由东南海路传入福建。 20世纪60年代,万国鼎先生撰文指出,国内有关玉米的最早文献记载是1511年安徽《颖州志》,由此推断玉米传入我国可能是在1500年前后,传入的途径为东南海路。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前,玉米已经传入我国。1989年游修龄《玉米传入中国和亚洲的时间途径及其起源问题》根据1476年成书的《滇南本草》中一段“玉米须”的记载,论证了早在1476年之前玉米已经到达了我国。 ——曹玲《明清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研究综述》 (2)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的学术争论: 2、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 思考:材料中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有哪些说法?哪些因素导致学者观点不一致? 明隆庆前后、1500年前后和1476年之前三种说法;从学者所处时代背景、学识水平、掌握材料多少等角度分析…… 材料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五谷……收番麦则多矣。 ——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 玉麦……则处处产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3)玉米在中国的种植情况: 由很少种植到遍布全国。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8第三段内容,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在我国种植情况的变化。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4)甘薯在中国的传播: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学思之窗 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 材料二:万历十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材料 ( 甘薯)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不争肥壤,能守让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能守气者也。予行大江,天大旱,五谷不等,民食早木之实亡厌,今乃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为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根皆无可弃,其直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毫童食之而不患便噎,能养老者也;童孺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篙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鸡犬,能及物者也;其于士君子也,以代匾焉。 ——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五十 (4)甘薯在中国的传播: 阅读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