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5).pptxVIP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5).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重点: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 难点:农作物交流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教学中,通过考察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史实,让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通过提供不同展示食物物种的交流来源和产生影响,采用史料解读、史料认证的学习方法,提取有???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据此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物种交流主要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如何?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粮食作物;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 [清] 《汉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P8--9,比较分析明代到清代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情况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传播到欧洲和中国后都得到推广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万历中, 闽人又得之外国。……盖渡闽海而南, 有吕宋国, ……以通商故, 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 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 于是入闽十余年矣。” ---明 何乔远《闽书》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 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 略通闽广之境也。” ---明末徐光启则在《农政全书》 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不及马铃薯普及。在中国传播快且种植普遍。 原因:欧洲和中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认识上的差异。 ;2.蔬菜作物;(2)辣椒的传播;参考答案: 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气候潮湿,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湿气侵人。辣椒有驱风寒、祛风湿的功效,吃辣椒可祛湿抗潮。且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宜种植。 辣椒的名、形、色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辣椒的气、味、性融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辣椒的情、性、质象征中国革命与文学艺术的巧妙联系。;物种名称;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国引种玉米的时间早于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且元代尚食局有御麦面,从而认为元代已有玉米。明代兰茂(1397—1476)的《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根据兰茂生平,也认为玉米引进当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材料二 有学者考证认为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记载有关玉米的任何迹象。所以玉米应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小麦和水稻;2.畜禽物种;;3.非洲物种的传播; 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今天的咖啡馆遍及全球,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问题探究(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突破9亿。 材料二:“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人口激增,粮食产量提高。 ;材料三:明嘉靖《常熟县志》(1538)和王世懋《学圃杂疏》均有明确记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