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刘和珍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珍贵品质。 3、感受鲁迅关怀青年、勇于批判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探究为主,朗读品味为辅。 教授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师生齐读挽联) 同学们,这是1936鲁迅先生逝世之后,国际友人斯诺为表哀思为他写的挽联,“领呐喊”、“感彷徨”语带双关,“领呐喊”指出鲁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作为永远的斗士,他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大声疾呼,摇旗呐喊,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看看他是如何为革命、为青年大声呐喊的。(展示课文题目) 二、预习检测(重要字音) 寥落 长歌当哭 菲薄 洗涤 赁屋 黯然泣下 喋血 踌躇 屠戮 殒身不恤 绯红 不惮 浸渍 惩创 尸骸 桀骜 攒射 立仆 抹杀 山阿 纠正字词读音,学生将正确读音写在词语对应的位置,教师板书题目。 整体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几节集中写刘和珍其人其事?那么1、2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7节又写了什么内容? (给文章的七个小节分层次,并归纳其大意。)生发言,教师明确并板书: (1-2):介绍写作缘由?????? (3-5):叙述生平及遇难经过??(?主体) ? (6-7):总结教训,指明意义??? 2、走近刘和珍 细读文本,从文中找出有关刘和珍的事情,回答: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试从品质、精神、性格等方面回答)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语句,此环节考察学生筛选整合的能力) 生答,教师明确: 其事(素材)????????? 概括????????其人(形象) 预定《莽原》? ???? 毅然????????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坚定 反抗校长?????????? 不屈???? 不畏强权、嫉恶如仇 虑及母校????????? 黯然????? 敢于担当、责任意识 徒手请愿、牺牲???? 欣然??????? 单纯、不怕牺牲、爱国精神 问:为什么再三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和蔼的刘和珍君”? [明确] 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流卑劣。 [小结]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如此美好的青年却惨遭杀戮,鲁迅先生倍感悲愤,他说“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和尊敬”,如果家乡人民也想向烈士致敬,为刘和珍烈士塑像,你会有哪些设想? (教师提供参考角度:材料选用、人物姿态、内在神韵……)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大理石…… 汉白玉…… 青铜…… 掩卷沉思…… 目眺远方…… 面带微笑…… 愁眉紧蹙…… 作者的笔触还涉及到哪几类人?国难当头,这些人有何作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并标画对应的句子,交流归纳。 [明确] 真的猛士:进步的爱国青年→大爱大悲 反动势力:制造惨案的段政府→大恨 有恶意的闲人→大怒 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唤醒 苟活者→大痛 四、请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分析情感,教师点评,师生齐读。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悲愤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批判精神) 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③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④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⑤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思考: 作者先是反复说“有写东西的必要了”,后面又反复说“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这是否自相矛盾?作者究竟要说什么?又为什么“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 生讨论,教师明确: “说”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不说”是因为悲愤至极,言不尽意。 [小结]:作者有时直抒胸臆,汪洋恣肆地将满腔悲愤的悲痛与义愤用烈火般的言辞喷射出来,但有时又有“欲吐还吞”“欲吞不得”“吞而复吐”的痛苦情状,皆是因为他表达出的是无言的苦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