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化学_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学习硫的性质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但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在设计时采用创设情境-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以加深从氧化还原的观点对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感性认识,达到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硫的转化课堂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校实施“诱思八环”教学法的大背景下来设计的,在课堂过程中按照目标引领、真题再现、自主探究、构建网络、合作解疑、精讲点拨、高考回看、巩固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讲练结合,循循善诱,启发式教授知识,起到了很好效果。 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注重学生知识生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人数过少。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理论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大体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元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本章所在位置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通过本节课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且本节课的学习为第二课时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的转化做下铺垫、打下基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授课人: 指导教师:金海英 【目标引领】 1、考纲要求 (1)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氧化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角度认识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知道硫及其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能基于证据对硫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硫单质及氧化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改成核心素养 改成核心素养 【真题再现】 (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自主探究 构建网络】 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1)S的氧化性 S与Fe、Cu、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S+Hg===HgS(此反应适用于除去室内洒落的Hg)。 (2)S的还原性 ①S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 。 ②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3)S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eq \o(=====,\s\up7(△)) ,该反应中硫既是 ,又是 ,此反应可用于除去试管内黏附的S。 二、硫的氧化物(SO2、SO3)的性质及应用 1.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②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 ③还原性eq \b\lc\{\rc\ (\a\vs4\al\co1( O2:, 氯水:, 酸性高锰酸钾:)) ④漂白性:可使 溶液等有机色质退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2.三氧化硫(SO3) 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 ,放出大量的热,SO3是 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 的燃烧及 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 ,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eq \o(?,\s\up7(催化剂))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 ? H2SO3、2H2SO3+O2===2H2SO4。 [建构网络] 【合作解疑、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