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docVIP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PAGE PAGEPAGE 13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之”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臣以王吏之攻宋《公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补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例如:久之,目似瞑《狼》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 5 \* GB3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二、其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译作“恐怕”。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加强语气,译为“可要”。 2、代词 ①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们)”、“它们的”。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它的,指狼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他的,代“屠户”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他们的,代齐军。 ②自己的 例句: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④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三、而 “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或不译。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起坐而喧哗者。《核舟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出师表》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33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