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
点
扫
描;自学指导;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形式 kp39-41; (2010福建模拟)专家指出:“福建土楼就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下列关于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
化的继承性。下列对传统文化??理解错误的是 ( )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
够因时而变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传统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特点 kp42——是什么;4.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 kp42——为什么;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文化传承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
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
可见,传统文化 ( )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 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2.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kp43-44; (1)决定性因素:;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kp46\56;3.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拓展: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
;在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500名幼稚童声吟唱《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1.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积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
A. 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2.历史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等,都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些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属于( )
A.社会制度变革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