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pdfVIP

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史纵横 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 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 张维慎 摘要:诸葛亮的北伐,其目的并不局限于以攻为守,而是广拓境土 ,蚕食雍凉,徐图中原 。在 弱蜀对强魏的战争中,蜀的瓶颈是粮草的供给 。在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中,除第二次走陈仓道和最 后一次走斜谷道外 ,其他四次走的都是祁山一线,之所以多走祁山一线 ,就是绕开秦岭的险阻 ,虽 没有大功,但却有小胜,那就是攻取武都、阴平二郡,从而延长了蜀汉政权的生命 ,尤其是他为兴复 汉室而不改初衷的执着精神,是应该发扬光大的。 关键词:诸葛亮北伐 道路 供给 中图分类号:K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434X(2020)02 - 0098 -14 诸葛亮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也是智慧的化身,俗语 “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即是 明证 。人们把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是受 《三国演义》的影响 。其实,在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智 慧主要是 “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①,并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志向是辅佐刘备统一全国,兴复汉室 。而要统一全国,蜀汉的主要对手是 曹魏,盟友是孙吴 。在对曹魏的战争中,蜀汉最大的瓶颈是粮草的供给,这是诸葛亮始终难以释怀 的问题 。蜀汉偏安一隅,其地盘、物产、人才既不能与孙吴相比,更不能与地大物博的曹魏相比,因 而在对曹魏的屡次北伐中 ,诸葛亮遭逢了曹叡、曹真、司马懿、张郃、郝昭、郭淮、费曜、辛毗等一大 批一流人才,他们始终坚持 “固守要害,不与争锋”而等敌方粮尽退兵的策略,纵使诸葛亮频频用 计,对方基本上不为所动,因而诸葛亮只得无功而返。 一、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及史迹钩沉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最强大,吴次之,蜀最弱 。蜀要攻魏,必须联合盟友吴国,东、西两线同 时进攻,方有成功的希望 。作为三国中最弱小者蜀的执政者,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的目的是什么? 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作者简介:张维慎,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管理处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汉唐礼俗、文物;陕西,西 安,710061。 ①(晋)陈寿撰 ,陈乃乾点校: 《三国志》卷35 《蜀书•诸葛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第927页。 • 098 • 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 1. “以攻为守”说 “以攻为守”说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历史学家王夫之,他说: “夫公固有全局于胸中,知魏之不 可旦夕亡,而后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复也 。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 。以攻为守,而不 可示其意于人,故无以服魏延之心而贻之怨怒。”①他又说: “以是知祁山之师,非公初意,主闇而敌 强,改图以为保蜀之计耳 。公盖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与魏延辈语也。”②王夫之所谓诸葛亮 的 “保蜀之计” ,其具体情况是: “秦陇者,非长安至要地,乃西蜀之门户也 。天水、南安、安定,地险 而民强,诚收之以为外蔽,则武都朋平在怀抱之中,魏不能越剑阁以收蜀之北,复不能绕阶、文以 捣蜀之西,则蜀可巩固以存,而待时以进,公之定算在此矣 。公没蜀衰,魏果由阴平以袭汉,夫乃知 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③ 清代学者刘献廷,也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 “以攻为守” ,他说: “孔明之岀祁 (案原文作岐)山, 以攻为守者也 。隆中已知天下大势终于三分矣,而出师不已者,不如此,欲求三分,不可得也 。譬 之弈棋,能侵人,始能自治;否则,坐而待之耳 。彼谯周辈何足知之 。”④ 今人陈迩冬先生,对王夫之 “以攻为守”说大加赞赏,他说: 现荆州已失, “出宛洛”一路已绝 ,只有出 “秦川” 一路了 。环境变了,攻守战略也因之而变。 出秦川则子午谷为奇中之正,出祁山为奇中之奇 。奇中之奇是 “舍正道而弗由” ,明是出兵北伐, 实是避开正面决战,把魏大军吸引向西,是 “以攻为守”的战略部署 。后姜伯约又继之,亦步亦趋, 成为长期国策 。还是王船山说得好 : “以是知祁山之师 ,非公 (诸葛)初意 ,主

文档评论(0)

fengxia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