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在山西的晋中、晋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语是很古老而优雅
的:
1. “居舍”——就是屋子、“家里”;
2. “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
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箸是筷子,秸是秸
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
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
3. “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
音绝对正确:“ cencibuqi ”。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
“canchabuqi ”
4. “兀”——一种方形的凳子;
5. “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 类似“那么”、“当然”、
“可不是嘛”等意思。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意思是
“哪当然啦!”)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
人的口头语。
6. “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
《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 “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
的“拿”、“携带”。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荷不动”,就是拿
不动的意思。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
天下之重任”句。
8. “恶色”--就是垃圾。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色,是种类
的意思 (如:各色人等) 。恶,是“醜恶”,“卑劣”的意思,和“美”、
“好”反意。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 l ès
西方言接近。
9. “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
的“恶水”。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
10. “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
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
田的职责, 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 “巡田的”很厉
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
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所谓马床,是一
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
可以随地坐下休息, 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
稼、蔬果的大人小孩。一般是打屁股。据说打上很疼,但是
又不至于打坏筋骨。
11. “胡阑”――圆圈、环的意思。 引申为“那一片地方”。元曲 《高
祖还乡》(作者睢景臣)有云: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这里“胡阑”是环的意思,曲连
是圈的意思。现在的山西中部和北部也还是这样的说法。这
是一种单字复音的语言现象。 胡阑, 取“胡”字的声母,和“阑”
字的韵母,连在一起快读,就近似于是“环”;曲莲,取“曲”
字的声母,和“连”字的韵母,连在一起快读, 也就近似于“圈”。
在山西中部、西北,以及内蒙古西部的方言里,这样的现象
还可以举出许多。比如,“圪劳”是“角”的意思(角,在古音里
读如“高”,现在江浙一带还是这样的读音) ,山西民谚:“得
过且过,阳圪劳劳暖和”,“阳圪劳劳暖和”就是靠着墙角晒太
阳;不阑, 是“拌”的意思。山西有一种面食, 是用莜麦面 (就
是燕麦粉)拌成小块状然后蒸熟,称为“不阑子”;再比如,
木板受潮变形,普通话谓之“翘”, 山西方言说“圪料”等等。据
有的语言学者说,这种单字复音,是更加古老的一种语言现
象。据说,有很多单音的词汇,本来就是复音,比如上面说
的“环”、“圈”等,但是在文字产生以后,古人为了减少刻、写
文字的工作量, 就尽可能地用单音的字来表达, 这就是“胡阑”
变成“环”、“曲莲”变成“圈”、不阑变成“拌”的原因。
12. 网友心行先生问 : “这个‘兀’。真的不是那个‘杌’吗?你描述
的就是我印象中的‘杌子’”。
兀子,就是“杌子”,兀是本字,木字边是后来加的。汉字的
发展,是由简到繁的历程。现在有的人以为汉字越是繁体越
古典优雅,其实不是。
山西方言说“兀”,不会这样“突兀”,口语里是说“兀兀”或“杌子”。
如果再进一步地分析, “兀兀”和“杌子”也是有区别的。兀兀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