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士懋教授凭脉辨证运用新加升降散经验介绍
李士懋教授凭脉辨证运用新加升降散经验介绍
发表时间:2021-5-31 8:36:56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赵建红 河北井陉县中医院(050300)
王 强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050051)
关键词:李士懋;名医经验;凭脉辨证;新加升降散;医案;医话
恩师李士懋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学术上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形成了以“脉诊为重心”的辨证论治方法。临证“首分虚实”,“善用经方”。以“脉沉取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为辨别虚实的纲领。笔者有幸随师出诊,辨证运用新加升降散治愈了诸如胸痹、发热、咳嗽、不寐、心悸等证,现介绍于下。
龚廷贤在《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
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粟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处,二分析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两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3钱、生大黄4钱。合研匀。病轻者分4次服,最重者分两次服。蜜酒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二药皆升而不霸,功在疏透郁热。姜黄气辛味苦性寒,善能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大黄苦寒降泄,使热下趋。李老用升降散加淡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重用连翘取其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疏风热而外达。凡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妇儿,皆以此方化裁,取得很好疗效。
1 临床应用要点
1.1 脉象 新加升降散证的病机是郁热,所以其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脉何以沉?郁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是气机郁结,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而脉沉。正如《四言举要》云:火郁多沉。脉之沉伏程度,与气机郁结程度呈正比。气郁轻者,可中取而见;重者,脉可沉、伏,甚至脉厥。如《温病条辩·卷二·六条》:“阳明温病……脉沉伏,或并脉亦厥” ,此即气郁极重而致脉厥者。
脉何以躁?因热邪郁伏于内使然。热为阳邪,主升主动。气机郁结,热束于内,必不肯宁静,奔冲激荡,扰动气血,致脉躁数急迫。若郁闭重者,气血滞涩,脉搏可呈沉小、沉细、沉涩、沉迟乃至厥。然断不可误为虚寒。区别在于脉之沉候有力无力。沉取按之无力者,即为虚寒;沉取按之躁急有力者,即为郁热。
1.2 舌 郁热之舌当红。此因气机郁结,邪热不能外达而上灼,故而红。
1.3 症状 郁热之症状特点是,内呈一派热象,外呈一派寒象。气机郁滞,阳郁不达,故外呈寒象,如恶寒恶风、肢厥腹冷;热邪郁伏于内,故内呈热象,如身热、烦渴、胸腹灼热、口秽气粗、溲赤便结等。
以上诸项特点中,以脉沉而躁数最为紧要,其次为舌,若见沉而躁数之脉,舌质又红者,即可诊为郁热。至于症状,千差万别,只做参考。
1.4 煎服法 外感发热者一日3服或4服,温服取汗。
2.1 外感发热案 刘兵,男,19岁。学生。初诊发热恶寒,T38.5℃头身痛咽痛。伴鼻塞流涕。服西药退热药后汗出热不减。脉沉躁数,舌可。证属风温袭肺。治以宣肺透热。方宗新加升降散加减:僵蚕12g,蝉蜕7g,姜黄9g,栀子9g,连翘12g,豆豉12g,荆芥6g,桑叶8g,菊花9g,4剂,水煎2次,一日3服。二诊服3次后汗出热退,身凉痛减。脉静。不必再服。
按:风温袭肺,肺气贲郁,气机不畅,气血不得外达而脉沉。故外感初起,脉沉而不浮。脉沉躁数为热郁于内。故以新加升降散加荆芥桑叶菊花以透热散郁兼疏风热。
2.2 肝热扰心胸痹案 刘贵珍,女,47岁。初诊脉沉滑,身无力,身瘫软不能行走,食少。人参15g、黄芪15g,黄连8g,半夏10g,陈皮9g,茯苓12g,泽泻12g,防风9g,羌独活8g,柴胡9g,白芍10g,升麻5g。7剂。二诊,脉沉弦数。舌暗红。已不疲软,可行走。寐不实。胸闷。证属肝经郁热。魂不安则寐不实。肝热扰心则胸闷。僵蚕12g,蝉蜕7g,姜黄9g,栀子9g,连翘12g,豆豉12g,丹参18g,大黄4g,龙胆6g。7剂。三诊,脉沉弦滑数略大。苔干黄,有齿痕。气分热盛。上方加生石膏18g,知母6g。后加减共服14剂而愈。
按:脉沉滑为脾虚。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充养四肢故身软无力食少。以升阳益胃汤健脾升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