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论治方法 诊疗总则: 以 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为基础法则。 轻证 疏风清热为主, 重证 清热解毒为先。 变证者, 又当施以开窍熄风、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等法。 不管轻证、重证, 都应佐以软坚散结品, 以期邪散毒解, 壅滞疏通, 肿消痛止。 本病诊疗在内服药品 同时, 配合外诊疗法有利于腮部肿胀 消退。 证治分类 (1)常证 ①邪犯少阳 证候: 轻微发烧恶寒,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触之痛甚, 咀嚼不便, 或有头痛、咽红、纳少, 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辨证: 发烧恶寒, 咽红, 舌质红,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温毒之邪郁于肌表, 表里失和, 开合失司。温毒为阳邪, 故舌质红, 脉浮数。 腮部漫肿疼痛, 咀嚼不便——温毒壅滞少阳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腮部是少阳经脉所循之处, 故有腮肿疼痛等症。 治法: 疏风清热, 散结消肿。 此症风温在表, 邪毒较轻, 故治以辛凉平剂, 以疏风清热为主, 散结消肿为辅。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常见柴胡、黄芩清利少阳; 牛蒡子、葛根、桔梗疏风利咽;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板蓝根专解瘟毒; 夏枯草、赤芍疏肝解郁; 僵蚕祛风通络消肿。 加减: 热甚加石膏清热; 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甘草清热利咽; 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 发烧恶寒加白芷、苏叶疏风解表; 咳嗽加前胡、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②热毒壅盛 证候: 高热,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 范围大, 坚硬拒按, 张口咀嚼困难, 或有烦躁不安, 面赤唇红, 口渴欲饮, 头痛, 咽红肿痛, 颌下肿块胀痛, 纳少, 大便秘结, 尿少而黄, 舌质红, 舌苔黄脉滑数。 辨证: 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邪热入里, 热毒较甚。 口渴欲饮——邪热伤津耗液。 腮部肿胀疼痛, 坚硬拒按, 张口咀嚼困难, 咽红肿痛——热毒结聚少阳之络, 阳明之经。 治法: 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此证是温毒壅逆, 里热较甚, 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软坚散结为辅。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常见柴胡、黄芩清利少阳; 黄连, 连翘, 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 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清热利咽, 消肿散结; 夏枯草清热散结消肿; 陈皮理气, 疏通壅滞; 僵蚕解毒通络。 加减: 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腮部肿胀甚, 坚硬拒按者加海藻、昆布、牡蛎软坚散结, 赤芍、丹皮凉血解毒, 活血消肿; 呕吐加竹茹清热和胃止呕; 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 口渴唇燥伤阴者, 重用玄参与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 (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 高热不退,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坚硬拒按; 头痛项强, 烦躁, 呕吐猛烈, 神昏嗜睡, 反复抽搐, 舌红, 苔黄, 脉弦数。 辨证: 高热、嗜睡、神昏、抽搐——热毒炽盛, 内陷心肝, 扰乱心神, 引动肝风。 头痛、项强、反复抽搐——热郁经络, 筋脉拘急。 舌红、脉弦数——热毒炽盛, 邪入营分。 治法: 清热解毒, 熄风开窍。 此症因邪毒炽盛而内陷心肝, 故清热解毒与平肝熄风, 双管齐下, 相得益彰。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常见栀子、黄连、连翘、板兰根、生甘草清热解毒; 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 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 钩藤、全蝎、僵蚕平肝熄风。 文章如果有不当或者不妥的地方,请您联系我修改文章或者删除文章,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有侵权的问题,请联系我沟通协调改正,非常感谢您! 流行性腺腮炎痄腮 教学目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病机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 诊疗关键点与合并症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 诊疗标准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 辩证论治 一、概述 1.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感受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发 一个急性传染病。 发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关键特征。中医学称之为痄腮。 2.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②发病年纪: 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多见, 2岁以下小儿极少罹患。 ③潜伏期 12—22天。 ④传染期本病传染性较强, 易在儿童集体机构发生流行。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后9天从唾液腺可分离出病毒, 其传染期则约自腮腺肿大前二十四小时至消肿后3天。 ⑤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关键经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 路径传输。 ⑥免疫 感染本病后可获终生免疫。 ⑦预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