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
欢迎下载
欢迎下载
走近列夫?托尔斯泰
2004年9月25日,乘车前往参观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托尔斯泰故居。初秋的莫斯科郊区, 树木层林尽染、秋割后不久的麦田一望无际,淡淡的彩云衬在蓝天上,像一幅俄罗斯传统写 实油画。
托尔斯泰故居也称博物馆。 我们一行到达时,现任馆长尼古拉?基塔里科在故居门口迎接, 简单寒暄后,安排大家将双脚统统套上厚厚的毛毡鞋套。 穿着这样特制的鞋,在这幢建于十
九世纪极普通的俄罗斯二层小楼里行走, 基塔里科馆长低沉的讲述格外凝重。 馆长的介绍十
分特别,不加修饰,着重介绍实物,格外吸引人。
托尔斯泰夫妇生了 13个孩子,5个夭折。为了孩子的安全,托尔斯泰动手将支撑楼梯握 手的小柱子增加了近一倍,通过增加密度,防止小孩在楼梯上玩时发生意外。由于不是 “原
配”,不难发现出自托尔斯泰之手的小木柱, 与原装货高矮粗细都不尽一致。 这幢有16间屋
子的房子,共有两架楼梯,均作了特殊处理。
托尔斯泰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制作了大量玩具。 目前保留下来的包括摇篮、旱冰和冰鞋、布
娃娃、棋盘等。
托尔斯泰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他经常带领孩子参加田间劳动。 目前,家中屋梁上仍挂着 “木乃伊”相的南瓜、大麦、葱头等。他鼓励孩子起居有序,早起健身,每晚6点准时就餐。
墙上的闹钟都作了特别设定。 冬天,托尔斯泰总要在后院的一块平地上泼水成冰, 让孩子们
进行冰上活动。
他还亲自安排孩子的教育。全家经常在晚餐后,继续围在餐桌旁,轮流诵读诗歌、散文和 小说,大家一块评论和欣赏。托尔斯泰为让孩子了解外部世界, 专门将英语和法语教师请到
家中,教授孩子。托尔斯泰的大儿子谢尔盖音乐造诣极高,大女儿达吉亚娜成了画家, 家中
仍挂着达吉亚娜为妹妹画得像。
基塔里科馆长说,托尔斯泰热爱家庭生活,且非常投入。为了防火,托尔斯泰将厨房与房
屋的其它部分分开。19世纪末期开始用电后,托尔斯泰一直没有安装用电设备。家里取暖 主要通过自己修改的炉灶,利用烟道供暖。为保护地板, 托尔斯泰常会抽出一天时间, 为地
板上蜡。托尔斯泰生活简朴,晚年戒烟、戒酒,并开始素食。
馆长还介绍说,托尔斯泰将生活分为体力、脑力、手工和交际等四个部分,体力劳动和一 些体操及哑铃等多安排在早晨,上午是脑力活动,主要是写作,其余多为是手工劳动和交际。 托尔斯泰67岁学会自行车,82岁还骑马。他一生健康,极少就医。
看来,托尔斯泰比较推崇他的朋友契可夫的生活哲学。契可夫在《樱桃园》中说,人体本
身就是一架很好的机器,用好了,就无需要吃什么药。
馆长还介绍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爱伦堡父亲曾作过一啤酒厂老板, 而这家酒厂就在托尔斯
泰故居旁。两人曾见过。爱伦堡一生的信条是,学习跳舞越早越好,写作却越晚越有利。
最早看到托尔斯泰这个名字是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1925
年2月23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 15期)中谈到破坏与创新时写道, ,,尼采、托尔斯
泰、伊学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 、轨道破坏者、。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
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 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
穆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
鲁迅后来又在《藤野先生》 (1926年10月12日)中提到托尔斯泰。鲁迅说,托尔斯泰写
信给俄国和日本皇帝,开首即引用《新约》 “你改悔吧!
不久前,我注意到,鲁迅好友、唐先生在《论咬文嚼字》 (1936年1月5日)文中称赞托
尔斯泰道:“苏联新一代作家对过去古典作家致力于自己作品的推敲,是很推崇的。托尔斯
泰把《战争与和平》改写了七次,,”
有关外国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主要是从刘国柱编著的《托尔斯泰传》 (2001年世界知识出
版社出版)中了解到的。
列宁说,“在欧洲I,有谁能够同他并肩媲美呢? 一个也没有。 ”“在这位伯爵以前,文学中
TOC \o 1-5 \h \z 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托尔斯泰“无情地撕下一切假面。 ”
高尔基认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三座丰碑。 ”
罗曼?罗兰称《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 《安
娜?卡列尼娜》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艺术之神” 。
这次参观托尔斯泰故居前,也曾粗浅读过部分托尔斯泰的作品, 但对他的认识抽象、空泛。
一旦走进托尔斯泰故居,这位令俄罗斯民族骄傲的名人才显得十分鲜明、生动、具体。
托尔斯泰在政治上勇于创新,反对战争。在创作中勤奋、认真。在生活中热爱自然,爱惜
生命。托尔斯泰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文学巨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