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1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桐花沟普查区煤层开采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桐花沟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南部,行政隶属巩义市站街道、大峪沟镇。该区地势东高西低,沟岭相间,纵横交叉,沟谷发育形态呈“V〞字型,地形切割严重,山脊呈鱼脊状,山头多为馒头型,山麓及沟谷有坡积物,总体属侵蚀低山丘陵地貌。为了确保该地区煤炭工业可持续进展,满足煤矿接替需求,对桐花沟进行普查。通过本次普查勘探可知山西组二1煤层属较稳定的中厚~厚煤层,煤厚有肯定改变〔1.03~21.05m,平均为4.79m〕,全区可采。一1煤层属煤层厚度有肯定改变的薄煤层,厚0.59~1.82m,平均1.02m,煤层层位稳定,且两煤层结构都简洁。同时探明C+D级储量为6006万t,C级为1700万t,占28.3%,其中二1煤层C+D级为5501万t,一1煤层C+D级储量505万t,另有一1煤层暂不能利用储量647万t。对如此巨大煤炭资源,在普查勘查时期,对该区影响煤层开采的因素进行勘查和综合分析,初步评估其对煤矿开采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地质构造条件 一般状况下,讨论区的构造直接对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构造条件的分析可以预报井突水发生的可能性。在本区以F3断层为界,南北边界附近均有断层,内部滑动构造发育。这些构造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创造了条件,使不同的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在开采条件下,由于构造带本身强度低,构造带中的水会进入矿井而发生突水。同时,断层使其两盘地层发生了重新组合,使得二1、一1煤层和含水层直接对接。再者滑动构造在部分的地段距二1煤层较近,给顶板管理带来困难。西界断层F3属区域大断裂,构造裂隙发育,具备形成地下水迳流通道条件,对西部开采构成威胁。 矿井充水形成所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只有当两者结合,充水水源才有可能通过充水通道进入矿井。在本讨论区中,从所处构造位置、煤层埋藏深度分析,地下水为主要充水水源,而岩石裂隙、溶洞、断裂构造带及隔水层厚度变薄带均可成为充水通道,特殊是断裂构造带和隔水层厚度变薄带是主要的、最简单给采矿造成威胁的充水通道。因此,区内构造的存在,对采矿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一方面提供充水通道,发生突水事故;另一方面的距断层带滑动构造较近的地段采煤时,易于发生顶板垮落造成事故。 2瓦斯 2.1 瓦斯地质特征 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单斜构造断层发育,西部边界断层为柳树沟断层〔F3〕,南部边界附近为将军岭断层〔F9〕 北部边界断层为董陵~圪谬峪断层〔F17〕,中部横贯东西的菜园沟断层〔F15〕把本区分割成为浅部、深部两个自然瓦斯地质单元。断层的发育不但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而且为瓦斯的逸散提供了通道,形成了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甲烷成分小于80%,且由西部向东瓦斯含量和甲烷成分渐渐增大的基本特征,1所示。 图1 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2.2 钻孔瓦斯分析 对区内的二1煤层10孔瓦斯样品进行了分析,瓦斯成分以CH4为主,CO2次之,其中CH4成分占53.82%~77.02%,CO2成分占8.07%~38.10%,N2成分占3.12%~28.42%;CH4含量为1.79%~6.02m3/t〔可燃质〕,CO2含量为0.41~2.12m3/t〔可燃质〕,N2含量为0.22~0.55m3/t(可燃质)。根据瓦斯分带标准及瓦斯成分三元座标图〔图2〕可知,二1煤层瓦斯成分分带为N2~CH4带、CO2~CH4带和元CH4带,均属瓦斯风化带。 2.3 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 图2 煤层瓦斯成分三元座标图 1-CO2带;2-CO2~N2带;3-N2带;4-N2~CH4带;5-CH4带;6-CO2~CH4带;7-CO2~N2~CH4带 本区西、北、南三面均以正断层为边界,横贯本区东西的菜园沟断层〔F15〕将本区分割为南、北两个瓦斯地质单元。F15以南的瓦斯地质单元二1煤层CH4成分平均为68.23%,CH4含量平均为3.95m3/t〔可燃质〕,最大CH4含量平均为6.02m/t〔可燃质〕并呈现由西向东增大的改变规律;F15以北的瓦斯地质单元二1煤层CH4成分平均为59.83%,CH4含量平均为2.44m3/t〔可燃质〕,最大CH4含量平均为2.89m3/t〔可燃质〕。全区二1煤层CH4成分均小于80%,均属瓦斯风化带。与浅部大峪沟红旗井高瓦斯矿井对比,瓦斯成分与CH4含量呈逆向改变规律,具有明显不均衡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11223-2023_硅基薄膜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ppt VIP
- NBT11222-2023光伏组串I-V检测及诊断技术规范.docx VIP
- 中职英语(Book2 苏教版)教案:Unit7 Nice Weather,Nice Mood.doc VIP
- NB-T11221-2023光伏电站频率监测与控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VIP
- 2023光储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关断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01-2023_彩色镀膜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光伏组件红外热成像(TIS)检测技术规范.doc VIP
- NB_T 11080-2023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pdf VIP
- 《2016中文核心期刊一览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