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2章液体药剂.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 按分散系统分类;1.?????? 均相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剂;(2)高分子溶液剂;2.???? 非均相液体制剂;(1)溶胶剂;(2)乳剂;(3)混悬剂;液体类别 ;(二)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二、液体制剂的特点;③ 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易服用,吸收好; ④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⑤ 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液体制剂能够深入腔道,适于腔道用药,如灌肠剂、滴鼻剂等。 ;缺点: ① 药物化学稳定性问题 由于液体制剂中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故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液体制剂; ② 物理稳定性问题 非均相液体制剂中药物的分散度大,具有较大的相界面和界面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③ 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④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①蒸馏水(distilled water);② 乙醇(alcohol);③ 甘油(丙三醇,1,2,3-丙三醇,glycerin);④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⑤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⑥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⑦ 脂肪油(fatty oils);⑧ 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⑨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二、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一)增溶剂 ;(一)增溶剂(solubilizer)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浓度,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增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许多药物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生素、生物碱、挥发油等可经增溶而制得适合治疗需要的较高浓度的澄明溶液。;1. 增溶机理;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团”(micelles)的结果。所以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也称为胶团增溶,由???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 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团,亲水基在外部,疏水基在内部,整个胶团内部为非极性的,外部为极性的。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增溶有几种模式: ;(1)非极性药物;(2)半极性药物;(3)极性药物;2. 影响增溶量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2)增溶质的性质;(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4)增溶剂的用量;(二)助溶剂;1. 助溶机理 ;(1) 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2) 形成复盐;(3) 形成分子缔合物;2. 常用助溶剂 ;关于助溶剂的选择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律,一般只能根据药物性质,选用能与其形成水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 助溶剂用量研究表明,部分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增加与助溶剂的用量呈直线关系,有些药物这种规律不明显,大多数助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使用助溶剂时应注意,当助溶剂用量较大时,应选用无生理活性的物质。 ;(三)潜溶剂(cosolvent);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有最大溶解度。 ;;关于潜溶剂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机理,一般认为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了原溶剂的介电常数,如乙醇和水或丙二醇和水组成的潜溶剂均降低了水的介电常数,增加了对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 ;(四)防腐剂 ;①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本品的抑菌作用随着甲、乙、丙、丁酯的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强,但在水中的溶解度却依次减小, 几种酯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防腐效果更好。以乙、丙酯(1∶1)或乙、丁酯(4∶1)合用时最多,其浓度均为0.01%~0.25%。;表2-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溶解度和抑菌浓度 ;由表2-1可见,1%聚山梨酯-80能明显增加尼泊金类在水中溶解度,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60及聚乙二醇6000等也具有同样作用。 但不能相应地增大其防腐力,因为本品与上述物质的聚氧乙烯基之间发生络合作用,仅有一小部分游离的保持其防腐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增加其用量。 另外,本类防腐剂遇铁变色,在弱碱、强酸溶液中易水解。丁酯较甲酯易被塑料吸附。;②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因此,溶液的pH值影响

文档评论(0)

158****9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