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页 3、封闭不良或未封闭钻孔 若对各种完工的钻孔处置不当,可成为沟通各水源涌入矿坑的直接通道,国内外均有钻孔突水淹矿的记录,因此要求对每口已完工的钻孔进行严格的封孔止水。一是为保护矿体免遭氧化破坏;二是防止地下水或其它水源的直接入渗大矿坑。 导水通道在充水过程中的突发性、复杂性、灾害性是它的重要意义所在,三者相互依存,在大水矿床开采中得到最完整的体现。我国大水矿床的主要突水通道各异,北方以底板突水为主,南方以场面坍陷为主,它们均与断裂有关。 因此,断裂岩溶坍陷,底板突水通道是研究重点。 * 第*页 在开采前的调查阶段,衡量矿床充水的强弱,多间接用矿区内泉及井孔出水量数值来推测,很不准确;较精确的是用该矿开采时矿井涌水量值来衡量或比拟已开采相似矿井的涌水量来确定其充水强度。分析开采资料,可知矿井涌水量的大小,除直接与充水水源和通道的性质与特征有关外,还有下述主要影响因素。 四、矿床充水强度 * 第*页 矿床与充水层的边界条件,对未来矿井涌水量大小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1、矿床的侧向边界:当矿床和直接充水含水系统之间有强透水边界时,则开采时外系统地下水或地表水会迅速而大量地流入矿井。供水充足的边界越长,则涌水量越多、越稳定。如矿体或直接充水层被隔水边界所封闭,则矿井涌水量较小或由大变小,甚至干涸。如因开采导致原非充水层或新水源进入矿井时,则将形成新的充水系统,矿井涌水量将增大,原边界将转变成新的边界条件。 (一)矿床的边界条件 * 第*页 邯邢杨二庄铁矿区水文地质略图 * 第*页 2、矿床顶、底部边界:矿床及其顶、底部的隔、透水条件,对矿井涌水强度亦起控制作用。因此,如能保持它们的隔水性能或减弱其渗透强度,即可达到保持或减弱矿井涌水量的目的。顶底剖面边界有四种情况: 1)直接顶底板均是可靠隔水层,基本无外部水补给; 2)底板隔水.矿体与直接充水层只能获得较强或弱的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 3)顶板隔水,仅通过弱透水底板产生越流或直接获得强补给; 4)顶板及底板皆为强或弱透水居构成。如隔水层的岩性致密,则隔水能力强,如其厚度大而稳定且完整性好,矿井的涌水量及其变幅皆较小;在其变薄、缺失或破碎等抗张强度降低的地段上,涌水量则会增加。 * 第*页 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和分布,对矿井总涌水量的形成起制约作用。如矿床位于褶皱或断裂构造中,则其对矿床与充水层的空间分布、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会有较大的影响,充水强度也必然受影响。处在同一类型构造中的矿床,随构造规模及矿井所处构造部位的不同,矿井涌水量大小亦各异。 (二)地质构造条件 * 第*页 充水层及矿体的出露程度愈高,盖层透水性愈强,与补给水体接触面积愈多,矿井涌水强度愈大。 (三)充水岩层接受补给的条件 * 第*页 * 第*页 图可代表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上部的充水条件、充水层暴露程度及与水源的接触情况。它们对矿井涌水强度的影响很大。 (三)充水岩层接受补给的条件 * 第*页 A条件下的矿井:处在缺乏补给的山前地带,其直接顶板为较强的充水层.但其上覆层为粘土层,在a处得到的补给少。涌水量一般在50-200m3/h,开采初期水量较大、但衰减快, 易疏干。 (三)充水岩层接受补给的条件 * 第*页 B条件下的矿井:分布在平原区,基岩无水层与上覆砂砾石层直接接触,并在b处得到补给。矿井涌水量常稳定在500—1000m3/h,较不易疏干。 * 第*页 C条件下的矿井:为湖水下采矿、矿床与充水层直接出露在湖底,c处常年受地表水威胁、易造成量大而稳定的突水,极易淹井且难于恢复。开采中既要留足安全矿柱,又要严格加强顶板管理,避免导致湖水突入井巷。 * 第*页 D条件下的矿井:充水层直接出露地表,仅接受大气降水渗人补给(在d处得到补给)。矿井涌水量一般较小,动态随季节变化,易于疏干。 * 第*页 E条件下的矿井:分布在季节性河流的下面,河水流量呈季节性变化,矿井水在e处接受河水补给,亦呈季节性变化。涌水量在中、小之间变化,少数矿区在丰水季可造成突水。此类矿床应从远河处向近河处开采,且留足矿柱,而河下应在旱季开采。 * 第*页 主要内容 第一节、矿床类型与矿床开采 第二节、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第三节、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第四节、矿坑涌水量预测 第五节、矿床疏干与排供结合 第六节、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特点 第七节、矿区环境地质 * 第*页 长期的勘探与开采实践表明,相似水文地质条件的矿床,具有基本类同的充水条件与接近的矿坑涌水量及采后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随着资料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揭示了矿床所处的内外环境与充水条件,充水强度之间的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