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领会圆明园的美; 2、学习反语,理解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之情; 3、感受作者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博大的胸怀。 三、走近雨果: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四、预习检查 (一)重点字词检查 (二)重点词语解释 五、教授新课 (一)一读,赏园景 1.通过图片介绍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2. 朗读第三段,用一句话说说雨果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 3.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圆明园的美?有什么作用? 铺陈手法赞美圆明园---越美好,越可惜。 (二)二读,析反语 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圆明园的态度是什么?读5-10段,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态度或评价的语句。 反语修辞谴责侵略者---越表扬,越讽刺。 (三)三读,悟精神 雨果是法国人,他对法国的这次“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运用反语强烈谴责英法两军的强盗行径,他是不是不够“爱国”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 人民的立场,人类的角度。 六、课堂小结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国,历经坎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大跨步的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必须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让雄狮怒吼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单元,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本文所涉及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可在这些地方适当加以引导和拓展,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本文文词优美、想象丰富、文气贯通、感情充沛且前后变化明显,很适合朗读。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本文侧重用铺排去表达赞美,用反语表达讽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写作背景来看,圆明园激起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强思考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这些情感和事件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提升学生的格局都是很好的例子。对此,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进行相应的补充指导。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效果分析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节课教师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个性发展起来。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赏读圆明园环节,首先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复原的圆明园的景象。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圆明园被毁之前的富丽堂皇繁华迤逦的景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课文印象。在学生欣赏完毕后找同学来说说自己对圆明园的印象是什么,并让他们到课文中去看雨果是怎么评价圆明园的,设计这些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味到雨果的博大胸襟,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在析读焚烧与劫掠环节,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作家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语言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是在引导学生把课文中运用了反语的地方找出来,体味反语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让学生用圈点法精读,体味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让学生在阅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