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docVIP

2020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一、【2019 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 【注】 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 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 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 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 D. 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答案】 14. C15•①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 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③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 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 正侧结合。“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天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 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 黯然,此为侧面描写。通过正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解析】 【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 1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作答时一般要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 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诗的开篇“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这两句诗突出 “近”与“长”二字,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因“生近二边”而长期饱尝辽和西夏的侵扰之苦,接下去,诗 人选取了一组典型材料,具体描写“河北民”的“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黄 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让他们男耕女织,结果是“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全都上 缴朝庭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反映“河北民”深受赋税之苦。“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天 灾人祸,饥馑加徭役,“河北民”的苦辛更不堪言。“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诗人以此景 物描写和夸张之笔续写百姓之苦,“悲愁白日天地昏”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此为侧面描 写。通过正侧结合, 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诗的最后两句“汝生不及贞观中, 斗粟数钱无兵戎”, 诗人将贞观之治与北宋王朝“守内虚外”政策所造成的积弱积贫、边患严重的社会现实相对照,表现了诗 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作答时,考生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表达技巧: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 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 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 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 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 【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 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 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 “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15.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14. C15.《咏牡丹》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 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 《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 的精神的赞美。 【解析】 【 14 题详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fen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