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届广州一模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一、关于题意理解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两部分组成:图片材料部分包括一组两幅图片及图片中的点题文字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文字材料部分呈现的是师生在线上课堂对两幅图展开讨论的情境。
图片材料中的一组两幅图,来源于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网在2020年2月23日刊登的题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相似瞬间”配文新闻照片。照片配文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间。2月22日,浙江绍兴,一位3岁小患者向护士鞠躬致敬。孩子有发热症状,排除新冠肺炎,治愈后出院。/巧合的是,一百多年前,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在小患者鞠躬时顺势回礼。/两个鞠躬,看似穿越时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医患之间互信互敬、携手并肩的真情。/人类从未停止与疾病的缠斗,白衣战士勇敢扛起守护的使命。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抗击疫情的当下,你我更加明白,誓言的分量,真情的可贵。”材料图片中的点题文字为新闻原图所有,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则整合自新闻图片的配文。
图片材料部分的一组两幅图和相关文字解说,向考生清楚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两个画面呈现的都是(小)患者和医护之间的友好致意,两幅照片的时间跨度是“一百年前”到“2020年”。; 文字材料部分再现了线上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境,由6个小段落构成,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第1段,主要交代了师生在线上课堂讨论这两幅图的背景、原因,建立起文字材料部分与图片材料部分之???关联;同时,在“讨论区”的热烈讨论生动地反映了“线上课堂”的独特之处,如此情境与考生的现实处境极为相似,易于激起考生的共鸣,融入到写作情境之中。
第二层,是第2至4段,由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发言和独立成段的省略号构成,重点呈现学生在线上课堂三种不同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更深的思考。甲生侧重评论“小患者”的举动,认为其让人感动;乙生侧重评论“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认为其“带给我们启发”;丙生侧重于从时间跨度去思考,认为“两幅图”相隔百年,但蕴藏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省略号一方面表明课堂讨论热烈,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提醒考生还可以结合自己对这两幅图的思考展开写作;着意拓宽了写作空间,有助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
第三层,是第6段,老师的总结发言,既是总结也是延伸。从总结的角度看,强调了同学们的收获;从延伸的角度看,引导同学们在下课之后,更广泛地关注当下抗击疫情的更多场景。而其中出现了两个“课”字,前者指“正常的、校内的课堂教学”,后者指“具有教益的事实”。当前学生无法返回校园,不能进行正常的、校内的课程学习,但是可以经由不同媒体获取丰富的资源,从而了解抗击疫情的真实场景,关注、了解和思考这些具有教益的事实,是学生获得精神成长的可行且必要的途径。;(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引导语包括两句话,与材料部分相呼应。
第一句话: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既创设了写作情境,又明确了写作方向。本题的写作情境是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主题征文活动;写作方向是“独特一课,别样收获”,既要写“一课”,更要写“收获”,两者紧密关联,“收获”段由“课”而来,“课”的目的须是有“收获”。
第二句话: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既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该班同学”,又提示了写作目的“向公众号投稿”,还强调了写作重点“认识与思考”。这里的“认识”主要是指认知,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情认识、理性认识;“思考”主要是指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思考要有底线思维、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前瞻性眼光;“自己的”主要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得体”,即所写文章要符合高三学生身份、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合而言,引导语创设了写作情境,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