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β-内酰胺类 抗生素
目的要求
掌握: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2.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3.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1.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分类,特点及代表药物。2.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3.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复方制剂。
了解: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2.青霉素G来源、化学及体内过程。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
6-氨基青酶烷酸(6-APA)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化学结构:β-内酰胺环
返回
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1.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类。
2.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 四代。
3.其他β-内酰胺类。
4.β-内酰胺酶抑制药。
5.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二、抗菌作用机制
前体物质
转酞酶
粘酞
细胞壁
三、细菌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
2.与药物结合:“牵制机制”又称为“陷阱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3.改变PBPs。
4.改变菌膜通透性: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降低。
5.增强药物外排。
6.缺乏自溶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克坦,抗菌作用弱,但可保护β-内酰胺类不受β-内酰胺酶的破坏。
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生抗菌作用。
β-内酰胺类药物作用特点:
1.对繁殖活动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大,故对急性、严重感染疗效好。
2.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选择性杀菌。
3.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胞壁粘肽占60%
胞壁粘肽占10%
第二节 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G
【化学结构】
青霉素主核的化学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
其中-内酰胺环是关键结构,此环裂解则失去抗菌活性
主核6-APA可带有各种不同的侧链,而侧链决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药理特性。青霉素G的R1是一个苄基,故又称为苄青霉素。
一、窄谱青霉素类
返回
A
B
【来源】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有X、F、G、K及双H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霉素G的收率最高,而且性质较稳定。
【理化性质】
有机酸,其钠盐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及遇热易被破坏,20℃放置24h,抗菌活性下降,且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
【体内过程】
1.不耐酸,口服吸收差;肌注后吸收快且完全,消除半衰期为0.5-1h。
2.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以原形经尿排泄,10%经肾小球过滤,90%经肾小管分泌。
为延长作用时间:
采用长效制剂(苄星青霉素)或合用苯磺舒。
【抗菌作用】(抗菌谱)
1. 大多数 G+、 G- 球菌
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
菌、葡萄球菌。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2. 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
3.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4. 放线菌:
5. 对多数G-杆菌作用弱。
抗菌谱:6球、5杆,放线加螺旋。
说明:金葡菌: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无效。
淋球菌:耐药菌逐渐增加。
首选用药:
1.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蜂窝织炎、咽炎、丹毒、
猩红热、扁桃体炎、心内膜炎等。
2. 肺炎球菌引起:大叶性肺炎、脓胸等。
3. 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脑。
4.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心内膜炎。
5. 放线菌病、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及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必须与抗毒素合用:
6. 白喉、破伤风。
也可治疗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次选)。
【临床应用】
一、变态反应 常见过敏反应,最严重是过敏性休克。
2. 过敏性休克:
原因:青霉素分子及其降解物青霉烯酸,青霉
噻唑酸等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YX-QEHP-39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程序B0(工厂体系文件模板).doc VIP
- 03~04_项目融资模式之BOT项目.ppt VIP
- 团章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中考真题作文解读:此刻,你不一样(威海)(写作指导+例文展示+名师点评).docx
- 小学一年级学习计划..doc VIP
- 包头市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技术标准标准DB 1502T006—2020.pdf
- 网络直播带货主播能力模型构建研究.docx VIP
- 淮阴工学院班主任工作手册.doc VIP
- 2024年新改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专用).docx
-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