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ELLECTIS S.A. NASDAQ 2015.11.18 DNA剪切技术治疗1岁女童获成功 基因组编辑技术简介 Genome Editing 2015.11.22 HuangCH @ J208 修改遗传信息的第一步: 按我们的设计来重组DNA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重组DNA技术: 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DNA在体外重组于能自我复制的载体DNA分子上,然后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增生,以获得大量的目的DNA片段,或以此为基础,通过基因的诱导表达,得到大量相应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又称为分子克隆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史 基因工程的诞生 1、Berg的开创性实验-第一个实现DNA重组 1980年Nobel化学奖 猴病毒SV40的DNA+λ噬菌体的DNA 2、Boyer-Cohen实验-第一个取得基因工程成功 1973年构建双重抗药性重组质粒 1973年是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 第三节 工具酶 Werner Arber 理论预见限制酶 Hamilton O. Smith 得到第一个限制酶 Daniel Nathans 用限制酶切得SV40 DNA片断 1978年Nobel生理或医学奖 1、 “基因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定义: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 在识别序列内或附近切割DNA双链结构的一类核 酸内切酶(在核酸分子链的内部制造切口的酶)。 2.来源:原核生物 Ⅰ型酶、Ⅲ型酶: 具有限制切割与甲基化修饰活性。Ⅰ型和Ⅲ型酶都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Ⅱ型酶: 应用广泛,能在DNA分子内部的特异位点,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其切割位点的序列可知、固定。 通常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就是指Ⅱ型酶。 3.分类:根据结构、作用特点不同,分为三类。 识别位点:即为Ⅱ型酶识别的特殊DNA序列。 通常是4~8个碱基对、具有回文序列的DNA片段 5’ – G A A T T C - 3’ 3’ – C T T A A G - 5’ 4.识别和切割位点: ① 5`突出粘性末端 ② 3`突出粘性末端 ③ 平头(钝性末端) 5ˊ突出黏性末端(EcoRⅠ): 3ˊ突出黏性末端(PstⅠ): 平端缺口(钝性末端)( SmaⅠ) 切割方式:对dsDNA 2条链同时切割产生3种不同缺口 2、DNA连接酶 催化DNA中相邻的5ˊ端磷酸基和3ˊ-OH末端之间形成3ˊ→5ˊ磷酸二酯键。 大肠杆菌连接酶,只能连接粘性末端,T4噬菌体连接酶不但能连接粘性末端, 还能连接齐平末端。 3、DNA聚合酶 具有5`→3`聚合活性、5`→3`外切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 可用于合成双链cDNA分子或片断连接,探针制备,序列分析等。 耐热DNA聚合酶 最适反应温度为75~80℃ 具有5ˊ→3ˊ外切酶活性,不具有3ˊ→5ˊ外切酶活性 (1)5’端标记 (2)制备载体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后,可防止载体自身 连接,提高重组效率。 碱性磷酸酶有细菌碱性磷酸酶(BAP)和牛小肠碱性磷酸 酶(CIP)。CIP能在 1% SDS溶液中68 ℃加热15 min而 失活,故CIP较为常用。 4、碱性磷酸酶 去除DNA、RNA、dNTP和NTP 5ˊ端的磷酸根。 催化单脱氧核苷酸转移到DNA3`-端羟基上。 应用:探针标记,标记测序以及制备人工黏性末端。 催化多聚核苷酸5ˊ羟基末端磷酸化。 用途:⑴放射性标记DNA的5`端 ⑵使缺少5`-磷酸基的DNA磷酸化用于连接反应。 单链核酸内切酶,降解单链DNA或RNA。 6、T4多聚核苷酸激酶 7、S1核酸酶 5、末端转移酶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常用载体 是指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一类DNA分子。 一、定义 分类: 克隆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克隆和扩增外 源DNA片段。 表达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获得外源基因 表达产物。 1、具备复制能力。 2、具备一个或多个筛选标志。 3、具备较多拷贝数,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4、具备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点(多克隆位 点,MCS)。 5、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二、特点 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3、常用载体 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