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9
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
摘要:由于我国国债期货上市时间不久,对国债期货市场与国债现货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少,且均不够全面,仅停留在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上。本文采用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上市以来的交易数据,采用协整检验、GARCH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及VaR模型等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存在着双向的信息溢出效应。
关键词:国债期货国债现货信息溢出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treasury bond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treasury bond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Abstract: Due to the fact that Chinese treasury bond futures market is newly established, researches on it is not so much, and are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which only focus on the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In this essay, we use the data since September 26, 2013 to now, using cointegration test, GARCH model,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VaR model to discuss the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treasury bond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and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spillover effect.
Keywords: treasury bond futures;treasury bond;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s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国债市场规模
国债是一国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并且在国家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发行国债,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被聚集起来,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用,并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债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用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率,
图国债发行额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另外,国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完整性,扩大了投资方向,为市场提供了一种低风险、收益稳定的、能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工具。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在长期的探索与发展后,已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国债市场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债市场仍存在较大的缺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行的最早的国债为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当时的发行总金额为302亿元。在1954年-1958年间,共发行了五次总额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81年起,我国重新恢复发行国债,国债规模为46.65亿元。自1994年开始,国债的发行量大幅攀升,到2007年国债发行额达到最高,为23139.1亿元,当时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前期,我国面临高度的通货膨胀,为了实现经济软着陆发行大量的国债。在紧接着的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债发行额急剧下跌。但纵观国债发行全局,发行额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
1.2 利率市场化
我国从1993年起便开始构想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到1996年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贾琳(2014)提出,中国利率市场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年至1999年,在这一阶段中基本完成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1996年6月开放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同年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包括债券回购、现券交易利率开放;1998年8月,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1999年9月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利率招标发行。第二阶段为2000年至2004年,基本实现了外币市场的存贷款利率开放。2003年,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人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第三阶段为2004年至今,逐步推进人民币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年3月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