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PAGE PAGE31 / NUMPAGES31
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2章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B)。
A.“拉比”B.“古儒”C.“书吏”D.“教父”
2.通常,苏美尔和(A)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巴比伦B.印度C.埃及D.中国
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A)。
A.读写B.苏美尔文C.文法D.祈祷文
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D)。
A.文士学校B.职官学校C.僧侣学校D.宫廷学校
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C ).
A.文士学校B.职官学校C.僧侣学校D.宫廷学校
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A)。
A.《吠陀》经B.苏美尔文C.文法D.祈祷文
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A)。
A.佛教教育B.婆罗门教育C.职官学校D.宫廷学校
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C);“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D);希伯来的教师称为(A)。
A.拉比B.校父C.专家D.古儒
第3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D)。(教育学统考2008年)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3.“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A)。
A.摔跤B.游泳C.射箭D.骑马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7~18岁,进入国家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教育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4.在斯巴达,(D)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 C. 25 D. 30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20岁开始接受实战训练,30岁证实获得公民资格。
5.在雅典,( B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 C. 25 D. 30
雅典公民子女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
6.“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A ).A.怀疑主义B.主观主义C.实证主义D.绝对主义
7.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了(A)。
A.“学园”B.修辞学校C.哲学学校D.吕克昂
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前309年(或前392),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前387年,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
8.公元前200年前后,(C)成为了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
A.巴黎大学B.伦敦大学C.雅典大学D.吕克昂
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机构。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
2.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3.问答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它由(A)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的对话方法。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4.《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目标是培养(B)。
A.哲学家B.哲学王C.政治学家D.修辞学家
5.(B)中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父母是否乐意。
A.《理想国》B.《法律篇》C.《爱弥儿》D.《论灵魂》
6.(C)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俩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7.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提出者是(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第4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