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市场营销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威莱音响市场营销案例 嫁接就是创新--威莱音响市场营销案例 去年 4 月才诞生的音响新品牌威莱, 通过将大家电企业的品牌推广、 网络建设模式嫁接 到音响行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专卖店从零扩展到了 1300 多家,销售额也从零迅速上 升到行业前列,在部分地区如北京、南宁和兰州等的销售业绩已经进入前三名。 当初威莱提出“普及音响” 经营理念时, 个别传统音响厂家的资深人士评价“音响是奢 侈品, 威莱用做家用消费品的手法做音响肯定做不长” 。但半年之后, 认为 “音响是奢侈品” 的传统音响厂家也开始学习威莱的品牌战略,宣称“也要启动千店工程,进军二三级市场, 普及音响”,甚至连品牌也取名为与“威莱”相近的“×威”系列,公开宣称要与威莱针锋 相对地竞争。由于威莱的出现,整个音响市场被激活,威莱也被业内人士喻为“鲶鱼”。其 实,在大家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的今天, 威莱只不过把其他更成熟行业的经营手法嫁接到还 不大成熟的传统产业音响行业中来 ( 编者注:威莱 CEO姚吉庆曾是华帝集团 CEO),可见,经 营方法不一定要独创,善于借用也能事半功倍。请看本期“威莱音响市场营销案例”。 市场背景处于发育期,品牌产品少,增长潜力大 ★整体规模不大。相对于空调、 彩电等其他家用电器,音响行业的市场规模并不大。这 几年每年的销售额为 100 亿元左右,年销售量 300 多万套,与空调、彩电约 3000 万台的年 销售量和超过 500 亿元的年销售额相去甚远。 同时据有关部门统计, 最近几年我国音响行业 的销量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9 年国内组合音响销售量是 360 万台,2000 年则是 340 万台, 2001 年也只有 340 万台,而 2002 年二三季度持续出现近 22%的负增长。 ★市场还处于发育期。 处于霸主地位的市场领导者还没有形成, 比如还没有像微波炉行 业市场占有率超过 50%的格兰仕那样的领导性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 10%的品牌业还没有 出现,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市场无序竞争,产品和品牌鱼龙混杂, 品牌产品太少。 产品有几十万元一套的, 也有 几百元一套的, 价格之悬殊为其他行业罕见。 但是从产品本身来讲,产品无论价格高低,音 响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产品, 一般的消费者很难鉴别的出自己所购买的音响是否 物有所值。 但像电视, 消费者可以根据其清晰度比较直观地判断其质量的好坏。 尽管对消费 者来说,不容易鉴别音响质量的高低,但对生产者来说, 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 几十 万元就可以投资生产,芯片、扬声器单元、显示屏等核心零部件都可以现成采购, 要好一点 的音响,这些零部件就用进口的,所以业内的厂家非常多,最高时估计全国有 4000 多家音 响生产企业。 ★整体品牌美誉度低。 识别由于音响对消费者的专业要求相对其他产品比较高, 消费者 更多地依赖产品的品牌和价格来判断音响质量的高低, 众多的生产厂家就在品牌方面大做文 章,尽管规模不大, 一家企业拥有几个品牌却是很平常的事。 其中利用音响的不普及和国内 消费者崇洋的心理,起“洋名”,冒充洋品牌是音响行业最常用的方法,在音响行业很难听 到几个不带洋味的品牌名称。但去年中央电视台“ 3 ·15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