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气体和溶液长江大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pptx

气体和溶液长江大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pptx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分散系 1-2 气体 1-3 溶液的浓度 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1-5 胶体溶液 1-6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1-7 电解质溶液;1-1 分散系;1-1 分散系;1-1 分散系; 1 nm 真溶液 (1nm = 10-9 m) 1-100 nm 胶体分散系(溶胶、高分子溶液) 100 nm 粗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1-2 气体;1-2 气体;1-2 气体;1-2 气体;1-2 气体;分压的求解:;分体积: ;1-2 气体;Example:25℃时,装有0.3 MPa O2的体积为1L的容器,与装有0.06 MPa N2的体积为2L的容器用旋塞连接。打开旋塞,待两边气体混合后,计算: (1)O2、N2的物质的量; (2) O2、N2的分压; (3)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4) O2、N2的分体积。;解:(1)混合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2)O2、N2的分压是它们各自单独占有3L时所产生的压力: 当O2由1L增加到3L时, 当N2由2L增加到3L时,;(3)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p= p(O2)+p(N2) =0.1+0.04=0.14MPa (4)O2、N2的分体积: ;范德华方程式(van der Waals equation) ;常数a值随沸点(boiling point)升高而增大,常数b大致等于气体在液态时的摩尔体积。;1-3 溶液的浓度;1-3 溶液的浓度;定义:;基本单元(basic cell); 1mol N a3PO4与3mol (1/3 Na3PO4 )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单元数是否相同?质量是否也相同?摩尔质量比是多少?;定义:;定义:;定义:;1-3 溶液的浓度;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初始: V蒸发 V凝聚 平衡: V蒸发 = V凝聚;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解:溶液的凝固点决定于:溶剂(Kfp)和粒子 (分子或离子)浓度。 糖为非电解质,不解离???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解离;氯化钠为强电解质,100%解离。 各溶液中实际粒子浓度bNaCl bHAC b糖 , bB越大, Tfp越低。 因此,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2)(3);解:根据 Π=cBRT 有: 775kPa=cB.L.mol-1.K-1×310K cB=(775/8.314×310)mol.L-1 .L-1 或: cB-1×180g.mol-1=54g.L-1;1-5 胶体溶液;应用相的概念需区分:;1-5 胶体溶液;1-5 胶体溶液;1-5 胶体溶液;胶团;;Fe(OH)3溶胶: { [ Fe (OH)3]m ? n FeO+ ? (n - x) Cl-}x+ ? xCl-;1-5 胶体溶液;;2、光学性质(丁达尔Tyndall效应); 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 1 ~ 100 nm 可见光波长: 400 ~ 700 nm ;电动现象: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散质和分散介质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称为胶体的电动现象。电动现象分为电泳和电渗。;电泳:在电场中,分散质粒子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微粒的移动说明胶粒是带电的,且有正负之分。 ;1-5 胶体溶液;(1)动力学稳定性 胶粒存在布朗运动,由它产生的扩散作用,能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下沉。;(1) 长时间加热; (2)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3) 加入电解质。 (研究最多应用最广);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能引起溶胶聚沉的反离子电荷数(即化合价数),离子带电荷越高,其聚沉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聚沉能力: 三价离子二价离子一价离子 相同电荷的离子,差别不大。;Question 2;1-6 高分子溶液和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