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PAGE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热外犯证:咽痛逐渐加剧,灼热,吞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微恶风,头痛,扁桃体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二)热毒炽盛证: 咽痛较甚,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大便秘结。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或已成脓。舌红,苔黄,脉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咽部疼痛
1.观察咽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咽部肿胀情况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咽喉、扁桃体、肺、气管、肾上腺、轮1—轮4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治疗,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膈俞、大肠俞等穴。
(二)刺激性咳嗽
1.观察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含服润喉丸、青果丸等以清咽润燥。
3.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肺、气管、神门、肾上腺、咽喉、扁桃体等穴。
4.遵医嘱拔火罐,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膈腧、大肠俞等穴。 5.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穴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肾俞穴等。
(三)发热
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体温的变化,汗出较多时及时擦洗更换衣被。
2.高热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加速细菌毒素的排出并防止脱水。
3.遵医嘱温水擦浴帮助患者降温。
4.遵医嘱拔火罐治疗,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膈腧、大肠俞等。
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耳尖、神门、肺、肾上腺、扁桃体、咽喉、屏尖、轮1—轮4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宜温凉服。
(2)含服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
(3)风热外犯者中药不宜久煎,饭后服药。
2.注射给药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合用时,前后需要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2)急性期予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静脉给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有无过敏反应。
(二)特色技术 中药穴位敷贴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雾化吸入
中药穴位贴敷
(一)定义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三)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
(六)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2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4、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5、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六)施术后处理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七)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4、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5、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6、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7、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