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虚词辨析.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虚词辨析.资料 高考虚词辨析.资料 高考虚词辨析.资料 潜在题型 虚词辨析题 —— 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 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 一、掌握  18 个常有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有虚词有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 18 个常有虚词要注意: (1)着重课本,系统积累。 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  最明显的部分。 能够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 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 “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 (3)办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 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略对“用法”的学习。 所谓“用 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用法”决定“意义”, “用法”不同, “意 义”则不同。 (4)注意“常有”与“特殊”。 高考试题考察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意义都是“常有”的, 没有触及字字典中列举的冷僻 而特殊的用法。因此,应着力于常有虚词的“常有”用法,不可眉毛胡须一把抓。 边练边悟 (一 )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 一眚掩大德 (《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因为”“由于 ” .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鸿门宴》  )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以便,用来 ” ③余船以 次俱进 (《赤壁之战》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 “按照 ” . ④以 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介词,表示动作、 行为所用或所依靠的工具、 方法,“用 ” . ⑤是时以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依靠, “ 用 . ( 凭)什么身份 ” ⑥予分当引决,但是隐忍以 .行( 《指南录后序》 )连词,相当于 “而 ” ,表示修饰 ⑦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起提宾作用, 可译为 “把 ” ⑧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登泰山记》 ) 介词,表示 “ 在 时候 ” . ⑨欲以 客往赴秦军 (《魏公子列传》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 “ 和 ”“ 跟 ” . ⑩樊哙侧其盾以 .撞 (《鸿门宴》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 “ 而”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连词,表结果,可译为 “ 以至 ” ?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 (《五人墓碑记》 )连词,表目的, “来、用来 ” ?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因果关系, “ 因为、由于 ” ? 固以 怪之矣 (《陈涉世家》 )通 “ 已” ,副词,已经 .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 .破之 (《鸿门宴》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 .笑 (《荆轲刺秦王》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  (《劝学》  )连词,表递进,可译为  “而且 ”“ 并且 ”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  (《鸿门宴》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  “但是”“但是” ⑥籍吏民, 封府库, 而待将军 .  (《鸿门宴》  )连词,表目的关系, 可译为 “ 为了 ”“ 为的是 ” ⑦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 .  (《论语》  )连词,表假定关系,可译为  “如果 ”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人称代词,可译为  “你的 ” ⑨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 .  (《六国论》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  “因而”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 ①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代词,表第三人称, “ 他 ” ,指李蟠 ②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构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③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构造助词,补语标志 . ④石之 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 )构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⑤顷之 ,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音节助词,用于表时间的词的后边,凑足音节,无义 . ⑥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 (《自告备勇》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 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 ⑦宋何罪之.有? (《公输》 )构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⑧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

文档评论(0)

136****9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