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
木兰诗的教学计划木兰诗教学目的一、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二、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三、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布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四、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把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设想一、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留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培养阅读古代诗歌的爱好。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查阅工具书,引导看解释,熟悉课文内容。三、教学方法自读讲析问答练习,也可以配合电化教学进行。四、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1 题解(木兰诗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 qian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2 背景介绍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 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 130 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 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二、指导自读1 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借助课文解释给加粗字注音并辨析其中某些字形。机杼 zh ,与“抒情”的“抒”区别,“杼”,“木”旁,“抒”,“扌”旁。可汗 k8h2n。鞍鞯 ji1n 。辔头 p8i 。溅溅 ji1nji1n ,拟声词。胡骑 j。戎机 rng ,区别戊,音 w、戌,音 x、戍,音 sh 。朔气 shu。金柝 tu ,区别析 x9折 zh6拆 ch1i 。红妆 zhu1ng,区别状壮。著我旧时裳 zhu,区别署 sh 。傍地走 b4ng。2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课文解释,口头试译全诗,熟悉故事情节。教师行间巡视,指教。3 指名学生说出故事内容; 教师在学生试译课文的基础上用幻灯或投影仪打出课文翻译的内容,同时播放木兰诗原文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原文,边看译文,从而加深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研读课文(着重明确自读要点)1 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2 提问全诗在进行结构剪裁和人物描写上始终紧扣住哪一特点提示“木兰是女郎”。3 提问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大部分各写出什么内容归纳;以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l 3 段),叙述木兰的身分,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万里长征、 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 56 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姊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4 教师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木兰的形象意义。(可引导学生边看课文中插图或看制成的幻灯图片,边听老师讲。)教师讲析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 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 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 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 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 从这一壮举中, 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 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 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 北到燕山朔野, 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奇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5 提问这首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归纳详写第 2、第 3、第 4、第 6 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具体。这是因为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分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 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 4 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 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