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 3.力度要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诊脉时间必候满五十动,不得草率。 5.脉象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情况及个人性别、年龄、体格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些变化,属于生理范围,不应诊为病态。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 (二)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浮在皮肤,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上漂木。 【主病】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浮缓多表虚。 2、沉脉【脉象】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3、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主寒证或阳虚。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多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5、虚脉 【脉象】指下空虚,搏动无力,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 【主病】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即脉来去俱盛,坚实有力。 【主病】主实证。 7、洪脉 【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主病】主热盛、暑证 8、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细直而软,但应指明显,状若丝线。 【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证。 9、长脉 【脉象】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 【主病】主阳证、实证、热证。 10、短脉【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只出现在寸或关部,尺脉常不显。【主病】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11、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 12、涩脉【脉象】脉细而缓,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主病】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13、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14、濡脉【脉象】浮而细软,应指少力,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 【主病】多见于虚证,湿证 15、促脉【脉象】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脉率较快。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主病】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1.浮紧:主病:表寒,风痹。 2.浮缓:主病:伤寒表虚证。 3.浮数:主病:表热。 4.浮滑: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5.沉迟:主病:里寒。 6.弦数:主病:肝热,肝火。 7.滑数: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8.洪数:主病:气分热盛。 9.沉弦: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10.沉涩:主病:血瘀。 11.弦细: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12.沉缓: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13.沉细:主病:阴虚,血虚。 14.弦滑数: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15.沉细数: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16.弦紧: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9、黄燥苔 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黄燥苔:成因有数种: (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 10、黄苔 舌苔呈现黄色者,称为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粉丝经济视角下小米企业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11000字.doc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Genos2 Reference Manual 用户手册.pdf
- 第三章3普通螺栓连接new.ppt VIP
- 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课后答案叶见曙.docx
- 从饥饿营销到粉丝经济——大数据时代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检查PPT教学课件.pptx
- 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pdf VIP
-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4版).ppt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汽车之旅》章节测试答案.pdf VIP
-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战 课件 第4章 基于FaceNet人脸识别实战.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