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培训讲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6 粘性流体运动(yùndòng)微分方程 一、粘性流体的动压强 1 理想流体 理想流体因无粘滞性,运动时不出现切应力,只有(zhǐyǒu)法向应力,即动压强用类似分析流体静压强特性的方法,便可证明任一点动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2 粘性流体 粘性流体的应力状态和理想流体不同,由于(yóuyú)粘性作用,运动时出现切应力,使任一点法向应力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位有关 第一页,共8页。 二、以应力(yìnglì)表示的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dz dx dy ?yz ?yx pyy ?xz ?xy pxx ?zx ?zy pzz ?xy ?xz pxx ?yz ?yx pyy ?zy ?’zx pzz x y z 以x方向(fāngxiàng)为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脚标1—作用(zuòyòng)面的外法线方向 脚标2—示应力的方向 第二页,共8页。 化简后得 x方向(fāngxiàng) y方向(fāngxiàng) z方向(fāngxiàng) 9个应力,3个速度分量,共12个未知数 3个方程加上连续性方程,共4个方程 无法求解 第三页,共8页。 三、应力与变形速度(sùdù)的关系 粘性流体的应力与变形速度(sùdù)有关,其中法向应力与线变形速度(sùdù)有关,切应力则与角变形速度(sùdù)有关 流动中某点的动压强是过该点三个相互正交平面上法向应力的平均值,同某一平面上的法向应力有一定差值,称为附加法向应力,它是流体微团在法线方向上发生线变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 第四页,共8页。 2、法向应力和线变形(biàn xíng)速度的关系 pt——理想流体压强(yāqiáng) 理想流体中,同一点(yī diǎn)各方向的法向应力相等 pxx= pyy = pzz=pt 粘性流体中,任意点的动压强 p 是过该点三个相互正交平面上法向应力的平均值。 对于不可压缩粘性流体 p=pt 补充了3个方程,多一个未知数 pt div u=0 第五页,共8页。 切应力与角变形速度(sùdù)的关系,在简单剪切流动中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 将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到一般空间(kōngjiān)流动,得出 广义(guǎngyì)牛顿内摩擦定律 补充了 6个方程 第六页,共8页。 四、不可(bùkě)压缩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自1755年欧拉提出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以来,法国工程师纳维Navier1827、英国数学家斯托克斯Stokes1845等经近百年的研究,最终完成上述(shàngshù)形式的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称为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 二阶非线性非齐次偏微分方程组 第七页,共8页。 词语:变形 拼音:biàn xíng 解释:改变原来的形态。《后汉书·夏馥》:“﹝馥﹞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冶家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今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极险。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许地山《狐仙》:“你知道狐狸可以变形和真的一样。”对原来事物的扭曲,亦指被扭曲过的事物。朱自清《<文心>序》:“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五)》:“但要说这都是新的东西,美的追求,心中又并不以为然。仍有不少变形的,狂态的、非现实的东西。”物理学名词。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体积或形状的改变。 词语:研究 拼音:yánjiū 解释:钻研;探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唐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铁木儿塔识传》:“鉄木儿塔识天性忠亮,学术正大,伊洛诸儒之书,深所研究。”清刘大櫆《潄润楼记》:“日有餘暇,则又自取六艺而研究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商讨;考虑。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近来讲学,多是游谈,至於为己工夫入细处,则其説颇长……何日得与兄一研究之?”老舍《茶馆》第二幕:“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仔细询问。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师既惋慨此事,追恨不早研究。亟令人委曲科检诸篋藴,庶覩遗记,而永无一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既起,见褚生在旁,惚惚若梦。屏人而研究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彼时未便研究,汝其密询之,勿作胡卢提,致人闷闷。”特指审讯。《元典章·刑部五·检验》:“官司多方缉捉,犯人得获,研究明白,依例处断。”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