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内科学-主动脉夹层.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版内科学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aoI tic dissection)· 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 如不 及时诊治, 48 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 50 %。美国心脏协会 (AHA)2006 年报道本病年发病率为 25~30 /100 万,国内无详细统计资料, 但临 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比, 国内 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本病系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 人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 脉中层内扩展,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 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 血症状。本病起病凶险,死亡率极高。但如能及时诊断,尽早积极 治疗,特别是近十年来采用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挽救了大量患者的 生命,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 】 目前认为本病的基础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谢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 囊样退行性变, 部分患者为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 病,但大多数患者基本病因并不清楚。 在马方 (Marfan)综合征患者并发本病者约为 40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 瓣患者并发本病占 5%。研究资料认为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 的遗传性缺损,原纤维基因突变,使弹性硬蛋白 (elastin)在主动脉壁 沉积进而使主动脉僵硬扩张, 致中层弹力纤维断裂、 平滑肌局灶性丧 失和中层空泡变性并充满黏液样物质。 还有资料证明, 主动脉中层的 基质金属蛋白酶 (metrix metal proteinase,MMPs) 活性增高,从而降解 主动脉壁的结构蛋白,可能也是发病机制之一。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促发因素,约 3 /4 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 60~70 岁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此 外,医源性损伤如安置主动脉内球囊泵, 主动脉内造影剂注射误伤内 膜等也可导致本病。 【分型 】 最常用的分型或分类系统为 De Bakey 分型,根据夹层的起源及受 累的部位分为三型 ( 图 3— 12— 1): I 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到降主动脉,甚至 腹主动脉,此型最多见。 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病变起源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 并向远端扩展, 可直至腹主 动脉。 病变涉及升主动脉的约占夹层的 2 /3 ,即 De Bakey I、Ⅱ型又称 stanford A 型,而 De BakeyⅢ型的病变不涉及升主动脉的约占 1 /3 , 又称 stanford B 型。以升主动脉涉及与否的 Stanford 分型有利于治疗 方法的选择。 【临床表现 】 ’ I 型 第十二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黔 图 3— 12-1 主动脉夹层 De Bakey 分型示意图 根据起病后存活时间的不同, 本病可分为急性期, 指发病至 2 周以 内,病程在 2 周以上则为慢性期。以 2 周作为急慢性分界,是因为本 病自然病程的死亡曲线, 从起病开始越早越高, 而至 2 周时死亡率达 到 70%~80%,趋于平稳。 (一)疼痛 为本病突出而有特征性的症状,约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