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_圣惠卷九_减法方剂树 (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4 桂枝汤_圣惠卷九_减法方剂树TOC \o 1-3 \h \z \u 桂枝汤_圣惠卷九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7 1.1. 组成:桂枝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2两(去根节)。 7 1.2. 功效:伤寒1日,太阳受病,头痛项强,壮热恶寒。 7 1.3. 来源:《圣惠》卷九。 7 2. 四逆加桂汤 7 2.1. 减:麻黄 7 2.2. 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桂枝1两。 7 2.3. 功效:主治阳衰阴盛。 7 2.4. 来源:验方 7 3. 姜附汤 7 3.1. 减:桂枝、麻黄 7 3.2. 组成:干姜3两,附子3分,甘草1两。 7 3.3. 功效:阴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厥冷,语音不出。 7 3.4.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7 4. 通脉四逆汤 7 4.1. 减:桂枝、麻黄 7 4.2. 组成:甘草2两(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干姜3两(强人可4两)。 8 4.3. 功效:少阴病,阴盛隔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8 4.4. 来源:《伤寒论》 8 5. 四逆汤 8 5.1. 减:桂枝、麻黄 8 5.2. 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8 5.3. 功效: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8 5.4. 来源:《伤寒论》 8 6. 麻黄附子汤 8 6.1. 减:桂枝、干姜 8 6.2. 组成:麻黄3两,甘草2两,附子1枚(炮)。 8 6.3. 功效:水病,其脉沉小。 8 6.4. 来源:《金匮》卷中 8 7. 麻黄附子甘草汤 8 7.1. 减:桂枝、干姜 9 7.2. 组成:麻黄(去节)2两,甘草(炙)2两,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9 7.3. 功效:素体阳虚,感受风寒,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苔白,脉沉;肾阳不足,风湿外侵,通身浮肿。 9 7.4. 来源:《伤寒论》 9 8. 理中附子汤 9 8.1. 减:桂枝、麻黄 9 8.2. 组成:干姜1两,甘草1两,附子1两。 9 8.3. 功效:下痢呕逆,胸中闷乱,心腹并痛,手足躁扰,卧不安席,服药但增烦热,利不禁,脉小者。 9 8.4. 来源:《鸡峰》卷十四 9 9. 甘草麻桂汤 9 9.1. 减:附子、干姜 9 9.2. 组成:甘草、麻黄、桂枝。 9 9.3. 功效: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 9 9.4. 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9 10. 干姜附子汤(《伤寒论》。) 9 10.1. 减:桂枝、甘草、麻黄 9 10.2. 组成:干姜1两,附子1枚(生用,去皮,切8片)。 9 10.3. 功效:汗下伤阳,昼躁夜静,不呕不渴,表证不见,身无大热,脉沉微;中焦阳虚,寒饮内停,心腹冷痛;中寒晕倒,四肢厥冷,眩晕无汗,或自汗淋漓者。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复躁热。中寒厥逆,眩晕无汗,或自汗淋漓,及外热烦躁,阴盛格阳。 10 10.4. 来源:《伤寒论》 10 11. 附子丸 10 11.1. 减:桂枝、干姜、麻黄 10 11.2.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2两。 10 11.3. 功效:寒湿濡泻,久不愈。 10 11.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10 12. 附子散 10 12.1. 减:桂枝、甘草、麻黄 10 12.2. 组成:附子(生,锉)2枚,干姜(炮)2两。 10 12.3. 功效:小儿冻足烂疮。 10 12.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10 13. 干姜丸 10 13.1. 减:桂枝、甘草、麻黄 10 13.2. 组成:干姜6分,附子4分。 10 13.3. 功效:伤寒。 11 13.4. 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