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道互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儒道互补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儒学与道家哲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二者是对立的,或者说,至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就像禅宗里讲的三种境界一样,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认识层层递进,感悟螺旋式上升。那种认为儒道殊途的观点正是停留在第一种浅显的层次上。 我觉得儒道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一正一反,一入世一出世,一个关注人生当下,一个关注宇宙万物。二者相反相成,融为一体,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化入每一个华人的血液之中。 儒家是入世的。我们常常看的儒家的道德教条,礼乐纲常,仅仅是表象,是一种器物层面的东西。儒家的实质是强调“如何塑造一个大写的人,如何让这个人扶世济民”,他着重讨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培养人的过程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如何做人的部分,而齐家治平是如何做事的部分;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平,二者是递进关系。作为一个士大夫,只关心当下,人生,对于宗教鬼神没有兴趣,也对于人类为何生存,意义何在等本源性的问题不怎么关注。“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存在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关于“死亡”的问题)。 儒学分为“政治儒学”和“心性儒学”。同样,前者强调做事,后者强调做人;前者修齐治平,历练才干,后者是格物致知,积累学识;前者是孔孟之儒,后者是宋明儒学的核心,他是对孔孟之儒的继承和开创,援佛入儒,把禅宗的内心修炼引入儒学,代表人物为朱熹,王阳明。 真正的儒家不是书呆子,读书只是手段,做事才是目的。他们的人生信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随千万人吾往矣”;他们的伟大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张载语);他们有宗教家的悲悯情怀,之所以奋不顾身,是因为“苛政猛于虎也”。 道家是出世的。他对于做人做事没什么兴趣,关心的是宇宙万物的大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情物理的运作规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很少讲感情,描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残酷的事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同样,正因为他站的太高,可以反观人世,所以洞悉了世态,讲出的话往往是处世的至理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古今一切阴谋都源自道家,老子是厚黑学的祖师爷(“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他从来不会傻乎乎地勇往直前,做事总是拐弯抹角;他从来不会得意自满,在“红的发紫”的时候,已经想到了“紫的发黑”;他是一个道破天机的算命老人,招牌上挂着一面大旗,上书四个大字:“坚硬如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儒家是正面,道家是反面;儒家是坚硬的,道家是柔软的;儒家是积极进取的中年人,道家是深感世态炎凉的老年人;儒家是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道家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不要认为儒家乏味,他是我们的父亲,是这个社会的脊梁;不要认为儒家执着的可笑,虽是螳臂当车,精卫填海,但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同样,也不要以为道家消极,他像我们的老祖母,把惨痛的事当作故事来讲给你听,是为了让你长记性。 儒道兼出自周易,一白一黑,一阳一阴,行同太极,相反相成,相生相克,最终化而为一,成为一片混沌,莫可辨认。而混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是中国的本土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流派,道家与儒家有一致、互相补充的一面,互相区别、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一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道儒两种文化精神一直都从不同的侧面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同时,它们自身也在互相影响。 儒道互补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先秦道家的理论,还是先秦儒家的理论,就其本身的理论体系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哲学的重大问题上,儒道互相矛盾对立的地方,都无法彻底驳倒对方,这种情况实质上为儒道互补留下了天然的契机。 儒家的文化史一种伦理性的文化和道德性的文化。儒家要让人们成为道德的践履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最终成为仁人、圣人。用性善说认定这些道德规范就是人的天性。这样,人们践履道德实际上也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儒家理论为自己留下的难题是,如何证明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天性?倘若果真是天性,为什么人们在对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认同上会发生极大的偏差,甚至是相反的看法?如果不是强有力的灌输熏陶,人们在践履道德时为何觉得如此为难?面对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圣人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儒家理论的底气显得不足。老子和庄子则以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