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心得体会.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心得体会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事件 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她被诈骗的具体 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陌生的异地电话,对方声称是某购物网 站的客服,并告诉我朋友她在他们网站所购买的某某商品由于尺码缺 失,要进行退款。朋友当时有所顾虑,但是见对方将自己购买的网站 甚至物品具体信息都讲述的分毫不差,便放松了警惕,随后添加了对 方提供的一个QQ 号码,对方也将订单的具体信息在QQ 上再发了一遍, 并留下了一个退款的网站。朋友照着点了进去,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 购买的网站看不出任何分别,但是网址却不是官方的网址,朋友向对 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临时做的网站。朋友 便也没有过多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 称为了安全验证,欺骗朋友把银行卡的密码也填了进去。随后,验证 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面,这时候,对方在电话里要朋友快速填入验 证码,否则会超时无法退款,朋友便在洗脑般的状态下填写了两次 95533 发送的付款的验证码。随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 行卡里面近万元的存款已被转走,这才恍然大悟被诈骗了。 通过我朋友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 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 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 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其次, 第 1 页 共 6 页 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无论如何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 密码的,密码泄露,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 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验 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 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 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 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 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 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 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 趁。 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心得体会 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频繁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 诈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让我们小 孩子也提高一些警惕性,所以学校给我们播放“防止电话诈骗案”的 录像光盘。 这张光碟讲述了几个实际的电话诈骗案件的经过,揭露了几种 常见的犯罪手段。 1、冒充法院及相关执法部门,电话通知市民要出庭应诉。是称 当事人有执行案件在法院,涉嫌经济犯罪,名下账户将被冻结,以此 第 2 页 共 6 页 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共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 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 2、冒充电信局、公安局工作人员。由一名自称是公安局的工作 人员接听电话,称当事人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 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不受损失,需将本人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 并且频频催促当事人赶紧通过电话或就近转账,不然损失更大。 3、冒充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称“国家已经下调购 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当事人提供银行卡号直接 通过银行ATM 机转账获取税款。 4、冒充亲朋熟人诈骗。编造其家人或自己遇到车祸摔伤等谎言 让当事人汇钱到指定帐户。 诈骗方式层出不穷,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办理贷款诈骗、婚介、 招聘诈骗、低价购物诈骗、敲诈信诈骗、钓鱼网站诈骗、重金求子等 等。 看了这个录像以后,我觉得这种既令人恐慌,又令人难以置信 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放松一丁点儿警 惕,就会给予嫌犯多一分的机会来进行犯罪活动。在各种诈骗中骗子 的目的是骗钱,而最终将是通过银行转账、银行卡转账的形式达到骗 取钱财的目的。所以无论犯罪分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我们只 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

文档评论(0)

以太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