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各论·灸法.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柱的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性、病位、补泻、穴位、有无受灸经验、是否要求化脓及气候条件而定 1.艾炷灸 以艾炷置体表腧穴点燃烧灼治病的方法。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损伤灸) 无瘢痕灸 间接灸:隔物灸 直接灸 (1) 瘢痕灸:2—4号艾炷(黄豆至蒜瓣大) 粘附:大蒜汁涂敷施灸部位, 充分燃烧:忍痛燃尽每壮艾炷,除去灰烬后,方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 痛感:灼痛 镇痛:在施灸部位的周围手轻轻拍打。 后期情况:灸后1周左右,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病种:某些慢性疾患(哮喘、肺痨、顽固性痛症等。 ) 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 第一度烧伤:(充血期)约40-45°度之热力,灸后发红发热,一会即过,此为轻度。 第二度烧伤:(水泡期)约50°度之热力,灸后发热发痛,经久不消或起水泡,此为中度。 第三度烧伤:(焦化黑色期)约60-70°度之热力,真皮烧伤,灸后烧黑,结痂或化脓,此为重度。 一般化脓灸,即等于第三度烧伤。 艾灸图-----灼艾分痛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幅长厘米,宽厘米的《村医图》,又叫做《艾灸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 它描绘的是 古代农村治病的场景,在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正在为人用艾灸治病。一个郎中弓着腰,手持艾条,专心致志的在患者背后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着骨瘦如柴的上 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脚都被人抓住不能动弹,旁边的人面露同情之色。一个小童子在郎中身后手持一贴膏药,正准备给病人贴敷。这幅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纤巧清 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面部表情丰富,毛发晕染一丝不苟,造型特征准确生动,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真实反映了当时 的民俗民风。正如韩愈所说:“灸师施艾柱,酷若烈火团。” (2)无瘢痕灸 1号艾炷(米粒、雀粪大) 温和燃烧:烧到2/3左右,即将烧剩的艾炷去掉,另换一炷继续再灸。连续灸3—17壮,以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而不起水泡为度。 痛感:热痛 病种:多用于虚寒性疾患(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全身冷痛等。) 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施灸的方法。因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和疮疡。因衬隔物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灸法。常用有以下4种。 ?隔姜灸 厚度:2—4mm 操作:燃尽再灸,潮红为度 治疗:外感证和虚寒性疾病 温胃止呕,温脾止泻 “干姜,守而不走” 散寒止痛(面瘫,关节痛)“生姜,走而不守” 现代研究: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姜醇、姜烯、樟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桉油等。可扩血管,加强循环,加强艾之温热效果。 ?隔蒜灸 厚度:1—3mm 操作:同前 治疗:①解毒杀虫(痈、疖、疽) ②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作用:消肿化结,拔毒止痛 特点:紫皮大蒜较好,含有较多挥发性大蒜素,较多粘液性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但温热可使之刺激减弱。因其粘性常用作斜面施灸隔垫。 ?隔盐灸 操作:脐中填盐,隔姜置艾;反复施灸,回阳为止 治疗: ①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②急性腹痛、吐泻、痢疾 隔附子(饼)灸 制饼:乌头肥大块根,捣碎,碾粉加入白及粉,水调至泥状,用即取出制成3-6mm厚饼,扎孔。 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等。(含乌头碱,可镇痛。) 隔豆豉饼灸:疮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不敛,可促使疮口愈合。 隔胡椒饼灸: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症。 2.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特制艾条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烫的方法。如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则称为药条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持艾条法 拇食中三指“持笔状”,腕部靠近穴位旁皮肤,固定艾条火焰与皮肤距离。根据艾条号数及无损伤灸等级要求掌握火焰与皮肤距离。 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其中前者包括以下三种:    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灸法,按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趁热按于施灸部位的灸法,因艾条中掺入的药物不同功效有所区别。 如:太乙神针 重于补正,强筋健骨。 雷火神针 重于去邪,祛风散寒。 各家医籍药艾条比较 返回 3、温针灸 留针时在针柄着艾施灸的针法。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协同作用,适用于既需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勿移动体位,并在施灸下方垫一纸片,以防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