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与临床意义 一、概述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在我国,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和脑血管病都是城市人口的前三位死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在我国城市人口中(2005年卫生部统计结果) 致死亡率 占全部死亡率 恶性肿瘤 126/10万 22.9% 脑血管病 万 21.2% 心脏病 万 17.9% 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③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内膜下心肌梗死,穿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最近,有人把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统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病理: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临床典型胸痛史者,根据心电图: 段抬高的AMI。 段不抬高的AMI。 ①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cTn≥正常上限 ②不稳定心绞痛 cTn≤正常上限 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 一、传统的心肌酶谱 (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三)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二、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 (一)肌红蛋白(Mb) (二)心肌肌钙蛋白(cTn) (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 临床意义:①AST在AMI发生后6~12h升高,24~48h达峰值,持续5d或1周,随后降低。②AST诊断AMI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差,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AST用于AMI的诊断。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LD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LD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LD3(H2M2)、LD4(HM3)、LD5(M5)。 LD在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是:心、肾以LD1为主,LD2次之;肺以LD3、LD4为主;骨骼肌以LD5为主;肝以LD5为主,LD4次之。血清中LD含量的顺序是LD2LD1LD3LD4LD5。 临床意义:①通常在AMI后6小时LD1开始出现升高。 ②LD5增高提示病人心衰伴有肝脏淤血或肝功能衰竭。 (三)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是由M和B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形成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 心肌中)、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和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 临床意义: ①CK、CK-MB对诊断AMI贡献卓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即可以用于较早期诊断AMI, 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②CK和CK-MB在AMI发生后4~6小时即可超过正常上限,24小时达峰值,48~72小时恢复正常,CK半寿期10~12小时。 ③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形成术均会引起CK的升高。 ④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都会导致CK活性的增高。 ⑤在急性脑外伤、恶性肿瘤是CK也可增高。 ⑥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⑦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当心肌缺血时CK-MB常不增高,故UAP患者大多数无CK-MB增高,这可以和AMI相鉴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