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版新高考人教版 一轮复习:第五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ppt

(新教材)版新高考人教版 一轮复习:第五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必备知识·导学思练;地貌类型;2.地貌观察: (1)地貌观察的顺序。;(2)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的_____。;(2)表现形式及影响。;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2)表现形式及作用。;【探索应用】 人们一般用“坚如磐石〞来形容爱情的坚贞。结合“外力作用〞,分析“坚如磐石〞是否科学? 提示:不科学。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作用会使地表的岩石发生破???,再坚硬的岩石,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风化、侵蚀之后都会崩解和破碎。所以“坚如磐石〞的说法从地理的角度是不科学的。;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_____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_____岩,D为变 质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①代表_________作用,②代表固结成岩作用,③代表_____ 作用,④代表熔化作用。;【图表应用】 在下面示意图中添加箭头,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关键能力·层级突破;(1)贝加尔湖形成于 (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思路分析】;【解析】(1)选A,(2)选C。第(1)题,结合材料“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说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和图中“湖泊东南紧邻巴尔古津山(岩层上升)、西北部是前贝加尔洼地(岩层下降)〞可知,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由于继续下陷,湖泊的深度才继续加大;而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应分布在火山口,一般呈圆形、海拔较高;河流改道形成的牛轭湖、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堰塞湖,会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变浅,不会继续变深。第(2)题,湖底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图可知,有河流注入贝加尔湖,带来泥沙等物质,在湖底形成巨厚的沉积物,在有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贝加尔湖湖盆还在增深,有容纳沉积物和水的空间,但问题侧重于湖水深度在加大,说明贝加尔湖处在断裂带,属于下沉的部位,仍在继续下沉;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相对干旱,降水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加剧。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增多只能说明湖水水位暂时有所上涨,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如果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涨的水肯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并不能保持湖水深度一直加大。入湖泥沙增多只能说明沉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外流出,不能保持湖水深度加大。;例2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1·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思路分析】;图像 解读;【解析】第(1)题,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之后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第(2)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存台地的局部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存台地的局部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备选例题】   (2021·江苏高考)以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