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讲义(制药工程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4/13 中药一般来自民间,在文字记载其功效和主治之前,大多有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由众多的人观察应用,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因而出现多种不同的名称。仅据《中药大辞典》引用,虎杖等药的别名多达三四十种。另一方面,不同的品种,又可能被称为相同的名称,如在《中药大辞典》中,被称为“过山龙”的品种有23种,其中的“土黄连”亦有20个品种。 一、中药材的品种 一、中药材的品种 在本草及方剂著作中,一些常用药物的古今名称并不一样。如荆芥、香附,古时分别以假苏和莎草根为正名。而淡竹叶、木通、青木香等药名,古今所指的品种完全不同,其功用存在差异。 由于上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存在,常常造成中药品种的使用混乱,影响了中药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学术交流。 一、中药材的品种 近代以来,借助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大量中药材的品种考证,保证了绝大多数常用中药的品种正确。但至今仍有不少要做的工作。为了确保中药品种的正确,对临床用药,尤其是科研用药的品种,以及收集民间用药经验时,一定要搞清其品种来源。使用中药名称时,一定要书写正名。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必须以其使用的名称为准,避免乱用别名,更不能杜撰名称,造成混乱。 二、中药材的产地 除机制冰片、人工麝香、轻粉、升药等极少数的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均以天然的植物、动物及矿物直接人药。这些天然药物的生长或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因此,天然药材大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黄花蒿所含的青蒿素,因日照等差异,而使南方生长者明显高于北方。对于这种现象,古人早有认识。如陶弘景认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千金要方》指出“用药必依土地”。《本草蒙筌》强调“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 二、中药材的产地 为了保证天然药材质量,自唐宋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确定道地药材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临床疗效。 道地药材的产区在实践中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中药材的采集 ㈠、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本类药物为数最多,其采收规律最受人们关注。根据前人经验,主要按其根、茎、叶、花、果实生长发育至成熟期的季节性,分用药部位适时采收。 1.全草类 以全草一齐入药的草本植物,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此时是全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茎叶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含量最高。不用根者,则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青蒿、薄荷及藿香等。须带根使用者,则连根拔起,如车前草、蒲公英、败酱草及白花蛇舌草等。茵陈蒿等极少数品种,习惯上以幼嫩全草入药,应特殊对待。忍冬藤等茎叶同时人药的木本藤类药材,其采收原则及全草类相同,也在生长旺盛时割取。 三、中药材的采集 2.叶类 仅以叶片或带有幼枝的叶片(如侧柏叶)入药的“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此时植物生长至极盛,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摘叶片或连枝收割。如艾叶、荷叶、番泻叶及罗布麻等。但有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相沿在深秋或初冬采集,习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3.花类 花类药材,当然只有在植物有花之时采收。但由于花蕾大多次第形成和开放,所以应分批次及时采摘。用已开放之花人药者,须即开即采,若采收过时,则花瓣极易脱落,或颜色衰败,气味散失,质次效差。如菊花、月季花、洋金花及旋覆花等,而红花则要在花冠由黄转为橙红时采收。部分花类药材必须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如槐花、金银花、辛夷等。槐花如已开放,其有效成分较花蕾明显降低,不能符合人药要求。辛夷盛开以后,因其来源植物品种不同,分别称为木兰花或玉兰花等,功用及花蕾有别。蒲黄等花粉类药材,应在花朵完全开放后收集。 三、中药材的采集 4.果实或种子类 多数以果实人药的药材,应在果实成熟时或将至成熟时采摘(收),如山楂、枸杞、川楝子等。对于果实先后成熟不一的植物,应分次收集,如瓜蒌。枳实、青皮等以幼果人药者,应按要求及时采收,不能待其成熟。青皮及橘皮、枳实与枳壳、藏青果与诃子等,其幼果与成熟果实分别为不同药物者,须各随其宜。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桑椹、枸杞子及覆盆子等,注意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收集将熟者,不必过熟。 以种子入药者,大多在果实成熟后,收集果实或割下果序,置干燥通风处,然后适时脱粒或经过特殊加工。若同一果序的果实并非同时成熟者,亦应分次摘取成熟部分,再分离种子。对于果实成熟后,其果壳开裂而易致种子散失者,如牵牛子、小茴香、芝麻等,应见熟即收。 三、中药材的采集 5.根或根(块)茎类 根及根茎类的药材一般在早春或深秋采挖。故素有“以二、八月为佳”的说法。早春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