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docxVIP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勾连旧知,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 词语积累,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说出这些词语形容的人物; 对比感知,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表达效果并在具体语境中迁移运用; 积累诗词,理解诗文大意,感受其中的真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词句段运用”一是呈现了表现优秀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二是编排了反问句和陈述句,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不同语气句子的表达效果。“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交流学习;运用朗读、对比联想、情境表达等方法理解人物品质和句子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借助插图和关键词等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在朗读中感受离别之情,并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交流平台,梳理学法 出示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周恩来、梅兰芳的爱国情怀、民族大义,还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预设: 小组1:题目有时可以提示文章主要内容,如《观潮》《盘古开天地》,看到题目就知道这两篇文章所要讲的事情是什么。 小结:常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进行扩展,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题目就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小组2: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找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小结: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将他们串联起来,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小组3: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情连起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梳理方法:这位同学所说的就是本单元我们重点要学的“关注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果文章写了不仅一件事,而是很多件事情,那我们要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哪?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先弄清课文讲了几件事,再弄清楚每一个事件的内容,我们可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梳理,排除次要人物的干扰,然后将这几件事情连起来,就能概况文章主要内容了。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第一件 新学期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答) 第二件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问) 周恩来(答) 第三件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 周恩来(看见、体会) 3.归纳总结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适用文章 1.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 写了一件事的文章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 写了多件事的文章 提示: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储备,运用小组合作理念教学,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巧识成语 1.读一读 学生展示(注意提醒:“刚正不阿”的“阿”;“大义凛然”的“凛”,“秉公执法”的“秉”)。 2.查一查 学生说成语的意思,并说说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查字典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拆拼法、替换近义词等) 3.想一想 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形容人物高尚品质。) 4.用一用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用这些词语形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例1:周恩来志存高远,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例2:刚正不阿梅兰芳,宁可蓄须明志,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2)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将这些词语与相关人物对接。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例1.袁隆平院士是一位(志存高远)的科学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例2.抗金英雄岳飞文武创全,一生(精忠报国)。 例3.宋朝包拯是一个(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清官。 5.拓展词语 你还能想到哪些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设计意图:词语学习不是简单的理解,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启发学生激活脑海中已有知识,把语言放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词义,让词语立体化、形象化。] 板块三 词句段运用,学习句式 1.自读句子 孩子们,这里有两组句子,请你先来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

文档评论(0)

soloman_5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全网最全各版本教材各学科新课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