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doc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常用词(一) 60字   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 反复舍次如 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 享荐 圆虞 克堪有无   昭穆 勤乏 乱整 两贰   兵车甲介卒乘 君帅姑女 族党雠 河防城池田馆   1.【言】   (一)动词。说话,说。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平原君自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话,言论。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诗经三百篇。)又一个字为一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又如“五~诗”,“七~诗”。   2.【语】   (一)动词。谈话。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告诉。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论语阳货:“居!吾~女。”(居:坐下。女:你。)   (三)名词。言论,话。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总之,“语”字的“告诉”这一意义,是“言”字所不具备的。“谚语”一义,更是“言”所没有的。   3.【谓】   (一)对〔某人〕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公使~之曰。”论语公冶长:“子~子贡曰。”   (二)叫,叫做,认为。诗经王风葛藟:“~他人父。”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仁乎?”引申为指称,意指。左传隐公元年:“其是之~乎!”又宣公二年:“其我之~矣!”   (三)评论〔人物〕。论语公冶长:“子~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论语里仁:“子~韶尽美矣,未尽善也。”(韶:舜时的音乐名。)   (四)通“为”。左传僖公五年:“一之~甚,其可再乎?”〔以~〕以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则以~受命於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为侵官。”   [辨]谓,曰。“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4.【访】   (一)咨询。尚书洪范:“王~于箕子。”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诸蹇叔。”注意:上古汉语的“访”,是咨询的意思,不可误会为探望。“王访于箕子”,是说周武王向箕子咨询关於“天道”的意见。“穆公访诸蹇叔”,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咨访关於袭击郑国的意见。都不是简单的拜访。“访”的直接宾语是事,不是人。所以第一例中有“于”字,表示箕子是间接宾语;第二例中有“诸”字,它是“之於”的合音,“之”指袭郑这件事。   (二)拜访(后起义)。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才子,江岭作流人。”(江岭:江西庾岭。)引申为探寻[古迹,名胜]。王勃滕王阁序:“~风景於崇阿。”苏轼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其遗踪。”   (三)查访,侦查(晚起义)。方苞狱中杂记:“又九门提督所~缉纠结,皆归刑部。”   5.【请】   请,请求。左传隐公元年:“亟~於武公”。注意:“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左传隐公元年:“则~除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请”后动词表示我的行为。左传隐公元年:“臣~事之。”在上古汉语里,第二种情况比较常见。左传宣公二年:“会~先。”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以战喻。”引申为请求给予,后面跟着的是名词。左传隐公元年:“为之~制。”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粟。”   6.【召】   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左传僖公三十二

文档评论(0)

qqbbc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