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于家庄小学 祝华慧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刁钻泼辣、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授课中,高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特色:
1、能正确读写媳妇、风骚、打量、标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通过阅读欣赏、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由于本文的语言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也是本课的重难点。结合教学目标及单元学习的和重点,高老师主要抓住作者刻画王熙凤的语言、外貌描写语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紧扣主题,谈话导入→检查字词→由词入句、入段→感受外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探究人物性格→拓展延伸”七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的完成上,高老师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生字词入手,再由词入句,由句入段,由易到难,孩子们可以把描写王熙凤外貌的句子读得通顺、流利、有节奏感。
针对有王熙凤的语言要感受她多面的性格特点。这一方面,高老师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深挖,体会语言背后的深意,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确人物的语言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学习策略感受到“凤辣子”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中,高老师在导入课题时,用卷轴的形式打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五言绝句,将学生带入到《红楼梦》这本书中。 “教师范读”加“抓关键词”,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文中人物外貌和语言的描写,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尤为重要。高老师指名个别的同学先来小试牛刀,再进行范读,例如读王熙凤外貌描写时,学生读得通顺、流利,可是少了一点韵味,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文本的情境,与文中人物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使人物形象立即活了起来。并且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体会王熙凤的个性特点,尤其是通过两个“只管”体会到王熙凤是在炫耀地位,学生体会的很好,再指导学生朗读,“凤辣子”这一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最后,拓展课外,激起学生阅读原著。高老师在总结时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板书的内容,为他们勾画出一个个性独特的“凤辣子”形象。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出示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文本之中,感受“凤辣子”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鼓励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全员参与讨论,给他们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的精炼、细腻、富有魅力。是我本节课学习的最大收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