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精华版).pdfVIP

2011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精华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第一部分 1、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 “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依恋 之情的自然流露。(2分) 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原因是什么?(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2、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逐 、 移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 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3、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 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 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地白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 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凄清__的特点。2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1 5、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 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6、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 理解。(2分)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 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7、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 诗中哪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 活的喜爱之情。) 8、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

文档评论(0)

181****29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